四月七日,我们12人分开两辆车,慕名前往有着“世外仙境”美誉的旅游胜地——桃花源。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里,我们沿途听着关于桃花源的种种神奇传说,恨不得插上翅膀,快些到达目的地。
两个小时的路程,刻着“桃花源”三个遒劲大字的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牌坊两旁大柱上的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令人精神顿时振奋。
过牌坊,上桃花山。这是一片恍若花海的桃林。此时,桃花依然开得正艳,有的艳丽如胭脂,有的殷红若鲜血,千树万树,恰似一幅连绵不断的织锦,置身其中,犹如踏入仙境。一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的尽头,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桃花溪。穷林桥就隐藏其中。
穿过菊圃和碑廊,拾级而上,看见方竹亭。我非常好奇地问:“这竹子看起来圆润光滑,怎么可能是方的呢?”爸爸笑着说:“你最好自己摸一下就知道了。”我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根一根仔细摸起来,果然根根竹子都是方方的。方竹亭雪白的粉墙、浑厚的亭身和生辉的碧瓦翼然独立于翠竹丛中。入亭仰观穹窿内顶无梁无柱,即使慢步轻语,亭内仍能发出嗡嗡的回声。据说,每当夜幕降临,跻身于方竹亭边,万籁俱寂,月影移墙,听溪水潺潺,钟声悠悠,风来竹枝摩娑,其声如远古遗音,令人神逸飘飘。难怪清代文人唐子木曾忍不住惊呼:“方竹亭前万杆竹,夜来时听隔林钟!”
方竹亭前有百十块古碑,经风雨的剥蚀、青苔的侵袭和绿衣的攀爬,一块块残缺不全的诗碑上字迹布满沧桑。令人叫绝的是这些碑上的回文诗。如清代陈士本的《桃源山中即事》碑就是这样一首诗:深山万石拥闲云,碧树高栖白鹤群。吟句好随红叶落,琴鸣竹里夜香焚。如将这首诗倒过来读,则变成——焚香夜里竹鸣琴,落叶红随好句吟。群鹤白栖高树碧,云闲拥石万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