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仰韶的小舟,从河姆渡的播种,从红山的玉龙,涓涓细流始发,一步步走来,沧海桑田,我们中华民族已历经五千年蜿蜒灿烂的岁月。我们有“四大发明”,开启了人类解放双手、记载文明、探寻远方的先河。我们有屈子离骚、孔子论语、老子道德、庄子梦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余音袅袅,遂成绝响。这些都无疑在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上闪着耀眼的光芒。如今后人在博物馆里徜徉、端详、仰望、聆听。
从古到今,我们都不是一个闭关自守的民族,就像“丝绸之路”,多么富有诗意的称谓,让人联想到的是漫漫黄沙上驼铃叮当,月亮映在绿洲的镜子般的水泊,西域女子的曼妙婀娜,翩翩挥舞长袖。多年以前,它就是我们对外开放,探寻域外文明的一条传奇之路。
大国巍峨的国门也曾这样打开:列强的铁蹄扬起,我们没有能力将它拒之门外,他们蜂拥而入,对东方古国充满好奇。有时侯,被中国人看成是异类的洋毛子,也会把持着固有的绅士姿态,参拜一下天子乃至皇亲国戚,捎带的工业革命的产物,让中国的皇族贵族惊叹不已,以为神器。比如自鸣钟、怀表、望远镜、照相机等等。是的,把玩玉器瓷器鼻烟壶的人们怎么能够相信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不可思议东西。这场景在电影里看到了。
穿越时光隧道,进入二十一世纪,来到日新月异的后工业时代,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都没有成为美丽世界的孤儿。交通、通讯、传媒的迅猛发展,世界上纷繁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因为这样的担忧,有许多国家、政府、组织、以至个人都在为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做着有意义的工作。法国政府保护母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英语悄无声息地侵入法国的社会生活。近年来,为了保护母语,给法语构筑一道牢固的防线,制定了保护法兰西语言的法案。禁止在法国的合同、公告、广告、广播电视(外语节目除外)中使用外语词,遇到外语词必须使用相应的法语词来代替或附加译文。在法国召开的国际会议,法国代表必须使用法语,会议使用其他语言时必须有法语的同声传译。此外,法国政府每年都拨出大量经费,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推广法语,力图保持法语的国际地位。维护本民族的文化,我们的邻邦日本做的非常了得。当然,日本的文化是对中国汉唐文化的拿来主义的实践,不过他们已不折不扣地维护着他们掩映着汉唐文化影子的日本文化;这样一个现象,中国人可能又会有一点沾沾自喜了。可贵的是日本人的执着,甚至有几分固执。比如和服,取材于唐代的服装风格加以改革,成为日本人的传统文化在衣着上的体现。对于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和服是经常会穿的,一生当中重要的场合尤其要穿衣上以示对传统的尊重,也是一种热爱。在日本,毛笔写字课是小学里的必修课,文字文化时时刻刻传承着。日本一年有两百多个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活动也是各式各样的,无一不体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人们积极参且乐此不疲。这些东西为维护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大大促进了旅游观光业。再看我们国家,连过大年的扭秧歌都不容易看到了。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商家成为主角,推销商品是节日的看点,传统文化在商业的喧嚣之下,退缩到了一个角落,让世人淡忘。又譬如,台湾、香港乃至日本至今保持着书籍文字竖排,左侧开页以及使用繁体字。中国关于恢复部分(只是部分)繁体字的提议,许多学者都有响应,但至今未果,理由是时代在进步,文字不能倒退。是的,我们会有一大堆理由来论述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好,所以我们学会了妥协。在许许多多方面我们都习惯了妥协。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比起我们的邻邦很是差了一大截,体现我们民族的东西大多在现身于艺术作品之中作秀。如今我们西装革履,驾驶着外国品牌的车并不以为然,民族的劣根性也总是不愿意丢弃。冷漠、旁观、明哲保身、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