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合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飞絮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绿色开始浓重起来。最早的那些花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下一场花事不久便会缤纷而来。
一些果实,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姗姗而来,
北方的端午节,没有赛龙舟,饮黄酒,包粽子那样浓烈的气氛,而是以自己独特的传统方式,配香荷包,挂葫芦,挑艾蒿。小时侯的记忆,就是这些,可以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们的心里有了关于端午节最初的朦胧的记忆。
直到自己长大了,做了母亲,又把这些教给了孩子,可是孩子们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他们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我们这样的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节日,在我们这里叫五月节。一直是记忆里那个温暖,淳朴,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玻璃窗照射近来,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这天是五月节。伸开胳膊,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早已盛满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妈妈忙着早饭,五月节煮荷包蛋,这是北方过节的习俗。五月节,这个节日应该是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实,那时的五月节是从初一开始的。初一的鸡蛋鹅蛋都要作上标记,留到初五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脚腕系的是一根红线,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线,剩下的几天里大人们要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缝荷包,荷包很小,样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应该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种颜色的荷包里面装着香草,随着风远远都能闻到一股浓香。
心灵手巧的母亲用剩下的零布头,为我们缝制各种小饰品,我们最喜欢的小辣椒,是用红布缝的,比小拇指一半还小,还有一样最精巧的小扫帚,用麻线作的,扫帚把只有牙签粗细,用红线缠绕着,扫帚头只有指甲盖儿大小,串起来与荷包在一起,缝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当时真是一种炫耀。现在还能想起来,这既是一种浓浓亲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习俗。
后来知道,南方和北方过五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我们小时的五月节不能缺少的是自己亲手叠的葫芦。也最乐于做这个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纸,经过几道繁杂的工序,放在嘴边,用气一吹,就成了一个里面空着的立方体,还带着两个或四个灵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针串上半尺左右彩条纸,一个完美的葫芦就做成了,盯着母亲手里的彩纸灵巧地翻来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亲的指点去做。时常为了一个葫芦,要练习半天,叠完了又拆,然后再叠,才能七拧八歪地叠成一个葫芦。再从自家的树上折下一小节树枝,把葫芦三个或五个栓在树枝上,插在窗户和大门上,翠绿的树枝间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这是北方五月节最美最自然的一道风景。那些花花绿绿的葫芦随风飘起,仿佛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灾祸挡在外面,我们在亲情的呵护,祈愿里,幸福而安宁。
我想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风景,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
如今,又到了这个节日,徜徉在街边,看不到手叠的方方正正的葫芦,还有那缝制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种温馨的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年纪大了的母亲也已经不再亲自叠葫芦和缝制香荷包了。看着这些机器作出的葫芦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叠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时尚。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的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我们,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儿女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
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我们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热,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夏至的风,吹的空气好温热。布谷不时地唱着算黄算割的歌,路旁的树木枝叶茂盛,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时间过的还真快,马上又要到了端午节了。无事在菜市场转悠,有商贩已经开始卖粽叶了。绿绿的粽叶,一捆一捆在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看着一些人将它买走。
又到一年端午节时,我的回忆,也随着排列整齐的粽叶飘向很远,很远......
每逢农历五月,便是粽叶飘香的时候。粽子对于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弥为珍贵,而对于生活在大西北的人来说,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
记得小的时候,好像没有吃过粽子。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家穷吃不起,二是西北人不讲究吃粽子,就像不善吃大米饭一样,我们平常的的主食,基本上是面条和馒头,也叫馍馍。不吃,母亲也就不去研究她咋个包,咋个吃。说起来母亲的面食做的不错,可是母亲却从来不会包粽子。遇到过端午节,母亲就买些香粉,也叫雄黄粉,再找出点零碎花布头,给我们做成香包戴上,说是能防蚊虫叮咬。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香包各式各样,很让我们喜欢。有时看到我们实在馋了,就让父亲蒸一碗甜米饭,算是给我们过过瘾。父亲在外工作,不会做饭,可父亲的甜米饭和冻肉做的很好。所以每每过节,就拿父亲蒸的甜米饭当粽子吃也有点过节的滋味。
上中学起,开始了解了有关粽子的故事。知道了在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遭他人嫉妒。后来,屈原的一些主张便被他人反对,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不断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得诗篇。
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屈原被流放。在流放途中,屈原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来到江上将米和雄黄酒倒入江中,为的是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伤害。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所以,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后来,我们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这时候,街面大食堂也开始卖起了粽子。因为看过了屈原的故事,很是佩服屈原。就一直有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吃个真正的粽子,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滋味,也能祭奠一下心中的大英雄屈原。自从告诉了父亲我的这个想法,每年的端午,父亲就会买几个粽子回来给我和母亲四姐品尝。虽然数量不多,但总算是品尝到了粽子的真正味道。
高中时,母亲突然因病突然走了,这对我们犹如晴天霹雳。这个时候。其他姊妹也都相继工作了,剩下我和父亲一起生活。每每端午,父亲怕我想母亲难过,就做一大碗甜米饭,再买几个粽子回来,让我吃个够,不会胡思乱想。看到我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着粽子,父亲比他自己吃更高兴。
成家后,因老公老家是四川人,我开始习惯吃大米饭的生活。公公婆婆又很会做吃的,菜烧得特别棒,让人闻一闻就馋言欲滴。特别是每年到了端午节,他们包粽子是一绝。有甜的,咸的,豆的,枣的,还有腊肉味的,各有各需,百吃不厌。在跟公公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包馄炖,也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所以父亲就不用买粽子了,年年是我送一些给他吃。
再后来,父亲,公公婆婆相继离我们而去,端午就让我感觉到世事的沧桑和悲凉。好在这时有孩子和老公相伴,倒也不觉寂寞,其乐融融。
现在,每次到了端午,我就会和老公一起包粽子。虽说没有公公婆婆包的那么周正好看,却也耐吃味正。再送几个给朋友邻里,他们也乐的品尝,笑意感谢写在脸上。
“要粽叶吗?”一声亲切的问话,将我从回忆里唤醒。又是一个勤快的女商贩,挎着一篮粽叶向我兜售。我笑着摇了摇头,大步向着菜市场的深处走去。走在端午的路上,看着行人匆匆忙忙。他们是去上班,还是在为家人准备饭菜香;走在端午的路上,粽叶的香味已经飘远,而父母,公婆的微笑依旧,忙绿的身影闪现在身旁。那残留的点点滴滴,模糊了谁的记忆,打湿了谁的心房。或许应该放下一颗忙碌的心,静静的守在那个地方,重拾旧时熟悉的梦幻,还有过去的美好温暖善良。就让我们的心,如同糯米越粘越紧。我们的情,如同粽叶越煮越香。我们的快乐,如同滚开的水,不停翻滚向上。
端午,我闻到了粽叶的香,也闻到了很浓、很浓的粽子香。走在端午的路上,愿我们的心情,像粽子一样甜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