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怀征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征文吧,写征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节感怀征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节感怀征文1
教师有着散文般美的特质。教师之意境美哉!
“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教师诠释着散文的意境之美,温婉含蓄却显露着摄人心魄的风采和魅力。谁也无法预料灾难会在何时降临,地震发生的瞬间,孩子们惊恐的刹那,是他张开有力的双臂,将孩子们揽入怀里,用生命捍卫教师这圣洁的称谓,孩子们悲泣,天地也为之动容,他留给人们的是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从繁华的大都市到炊烟袅袅的乡间小村,他背上行囊义无返顾地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带着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满满的斗志,告别了喧闹,告别了浮躁,一学期、一年,或许更久,他只是静静地工作着,脸上洋溢的同样是幸福的微笑。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深知身教的重要性,他用表里如一的诚信、仁爱熏陶着所有的孩子。教师之情感美哉!教师信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理进入这个职业,从而也选择了一颗平凡心。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教师有的正是这种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谁无七情六欲,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淡泊名利,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教师美就美在能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常的心态,满腔的热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教师之语言美哉!课堂教学中,他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将学生引入一幅幅美妙画卷;分析人生哲理时他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对待后进生,他坚持“不抛弃、不放弃”,鼓励的话语使孩子如沐春风,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房,无数颗心被牵引激荡。他不是演员,却用最美的语言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用最美的语言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他不是雕塑家,却用最美的语言塑造着一批批学生的灵魂。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教师的语言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将自己的思想神奇地根植于孩子心中,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教师,就是这样的散文。不张扬不煽情却形神俱美,娓娓道来字字珠玑,在属于自己的大道上一步一步静静地走着,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怀着绿叶般的情怀,默默去成就果实的辉煌,平凡的一步、平凡的一辈子,一代一代传承着为人师的精髓,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教师节感怀征文2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画卷。对我来说,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幅画卷已在我的记忆深处珍藏了三十年。
三十年来,那幅画卷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它激励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它鞭策着我不断进取,不断完善我的人生。
三十年,说长不长,它是我们漫漫人生路的一个短暂的旅程。三十年,说短不短,它大约是一位长寿老人走过的三分之一的路程。
三十年,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会发生多少故事?三十年,会留给我们多少或美好或忧伤的记忆?
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有很多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淡漠甚至消逝。然而,对我,那幅画卷却留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抹之不去。
很遗憾,我不是艺术精湛的画家。
如果我是画家,我一定用神奇的画笔把留在我内心深处的那幅画卷涂抹的更加绚丽。
我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我只好用我的手指轻轻地击打键盘,让文字在我的指尖缓缓的流淌,流淌出我心灵深处的那幅画卷。
当然,文字的描述远远比不过画笔涂抹的生动,但在我心里那却是一幅最美丽最生动的的画卷。
我希望读者能从我的文字描述中读出萦绕在我心头三十年来挥之不去的那幅画卷的生动与美丽。
那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抑或是硕果累累的秋天。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抑或是静谧清雅的黄昏。因为年久,具体的时间确实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了。然而,那人,那物,那情景,却似一幅画卷清晰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是我中学时代用眼睛拍下的一个镜头,一个短短的镜头。
记得那天,我路过老师的家门口。那时老师的家没有围墙,是用教室改装的。远远的,我听见一阵郎朗的读书声。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通过半掩的那扇门,我看见我的老师端端正正的坐在一把办公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放声读着。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细细聆听。仿佛是一篇古文,有之乎者也的句子。老师读的津津有味。读到尽兴处,我看见老师有时眉头紧锁,有时眉头舒展。有时抬头微笑,有时低头沉思。我知道,我的老师已深深的陷进了那篇文言文章,已深深的陷进了那个故事。
我还注意到老师教室改装的家里有一个讲台,讲台上有一个红色的水桶,水桶里装满了清澈的水。讲台上方有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字洋洋洒洒的写下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尤其热爱古诗词。这首《春江花月夜》让我的眼睛亮了。我不由得站在门口默默读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读到此处,仿佛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江声势浩荡的春水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江春水,波浪闪耀千万里,曲曲折折的江水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着,月色如霜。汀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
在那个月色如霜的夜里,在那个声势浩荡的江水边,在那个花草丛生的春日里,在我幻想的那个美妙的意境里我的老师正陶醉在书卷里。此情此景,让我流连忘返,我不由得也陶醉其中了。
老师那个简陋的小屋里没有豪华的家具,有的只是一排气势恢宏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我的老师就那样专注于浩瀚的书海里。
老师这简陋的小屋,老师在这小屋里读书的情景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刘禹锡《陋室铭》里的片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不是我所向往的吗?这不是我一生的追求吗?那一刻,我的人生坐标在我心里清晰了,我学习的楷模在我心里扎根了。我感觉我的老师——他比山还要高,他比海还要深,他比天空还要广阔。
我的老师读书那么的专心,那么的投入以致于我把那首《春江花月夜》的前几句背熟了,老师还没发现站在门口的我。老师竟没有注意到有一个痴迷的女孩把他读书的情景,把他那一首《春江花月夜》,把那副美丽的画卷描摹在了心里。
三十年之后,我有幸遇见了我的老师,有幸读到了老师的文章。回想老师当年读书的情景,我终于明白老师为何写文言文章总是那么信手拈来了。这深厚的功底岂止是一天两天造就的呢?
三十年前,我的确陶醉在了那幅画卷里,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离开的。我只知道,从此我更爱读书,从此我便爱上了那首《春江花月夜》。
那是我人生路上一个短短的镜头,也是留在我记忆里埋藏在我心底的永远抹之不去的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