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创新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作文 篇1
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提倡创新,呼吁创新精神,但是更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时代的要求适度创新。
将人类社会带入汽车时代的亨利。福特从小对机械充满了兴趣。三十岁时,他的汽车试验成功。生于农场主家庭的他深刻了解美国农村地广人稀的生存现状。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坚固耐用,经得住长途爬涉、耐得住颠簸的汽车。综合这个特点,他最终生产出了简单、耐用、低价的“T”型汽车。这使他的汽车很快占据了世界市场。
在这个产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他也坚持不断地创新。当时,其它汽车制造商的工人工资是“十小时工作制”,每天3美元,他却推出了“八小时制”,每天5美元的工资制度。这个制度表面上似乎对他的原始积累很不利,但是另一方面却吸引了大量技术熟练的工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他hai发明了“生产流水线”,创造性提出了“科学管理”理念。
但是,当美国进入大众化富裕时代后,他依旧保持原有的经营理念,继续生产T型汽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但当时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已经转变,他们需要的是速度、造型、环保以及个性化。福特的儿子也曾建议退出豪华型轿车,但福特并没有采纳。这时,其他汽车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再加上一场石油危机的到来,更符合大众消费理念的新型汽车一跃而上,而福特汽车却濒临破产。福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决策错误,继而转型新型汽车生产。然而,先机已失。直至今日,福特汽车再也没有回到昔日的辉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创新也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大众的喜好来创新。一句话,任何创新都应该遵循规律,理性创新。这样,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不管是个人、国家,还是民族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我们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去创新,既不应该墨守成规,也不应该标新立异。只有适度创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顺应时代的要求去创新,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光辉时代。
创新作文 篇2
7月19日,四川省高考阅卷工作接近尾声,高考作文的评卷教师们经过一番争议,最终通过三次改判,将一篇名为《潘金莲的选择》判为佳作。据阅卷教师透露,这篇文章最初在评卷老师那里只得了20多分(满分60分),其原因在于考生将潘金莲在武大郎和西门庆之间选择的落脚点定在西门庆上,这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但是,又考虑到这篇文章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引经据典,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又将此文交给整个阅卷室的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并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该文被认定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高分。
这位考生无疑是幸运的。我在为这位考生庆幸的同时,忽然想到,高考作文评判中,会有多少这类文章被视为异端,打成低分?我相信,能够经历三次改判这样幸运的“异类”文章只是少数。
评判《潘金莲的选择》的老师们有这样的感慨和忠告:“考生言他人所不敢言,在高考时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希望以后的考生在选择如何作文时还是三思而行。”面对这样的感慨和忠告,我深感悲哀,我知道,他们的意思是让考生们在写作时要符合一种意志规范,不要刻意创新。
这些年,高考作文评分的失误已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我想,产生失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卷的随意性造成的。在现在的作文阅卷方式下,阅卷老师时间紧,任务重,出现错判误判很难避免。同时,阅卷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文化品位等都会决定和影响着对考生作文的评判。要知道,作文判分的公正与否不仅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影响着高考评分的可信度,它也给现行的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是采用僵化的套路训练模式,迫使考生走入预先设定好的轨道,写那些人云亦云的八股文。同时,作文的命题者已为考生界定了写作内容、价值取向,并以此束缚着考生的思维。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人。但是,现有的教育和考试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日一时之功,但是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希望,高考作文能从命题及评判标准上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并以此来影响中学的作文教学改革。
创新作文 篇3
一、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
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体裁出新
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
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五、语言思新
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等方面下功夫。
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
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