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 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 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 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 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触摸春天)
2 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 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 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 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 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月的,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重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内容分析:《钓鱼》是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较高,朗读能力不是很强,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钓鱼》这篇课
文的作者是詹姆斯·伦费斯蒂,他是美国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的走进这篇课文,去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我
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幻灯出示学生要回答的内容。)
(教学 评价:从作者的身份入手,切入对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精读3—9自然段,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1、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a、师:文中的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b、指名回答。
师:作者钓鱼、放鱼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他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怎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读,体会体会。
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学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且在书上做记号,这实际上是在无声地引导学生怎样读书,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汇报(惊喜、得意 骄傲 自豪等)
出示文中这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
师:怎样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作者的惊喜或得意呢?
生练读后指名读。
师:那么美的月光,钓到了那么漂亮 的鱼,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下。
师生深情地共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这一句。
(教学评价: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
2、感悟放鱼时的心情
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却要放掉,那此刻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感受一下。(幻灯出示4、5、6、7自然段)
a、汇报(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急切、难过 依依不舍 失望 愤怒”等)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这一句除了读出作者伤心的情感之外,你还读出作者此刻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自读后回答。
(教学评价: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这一句,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
b、指导读好表现我急切、伤心、依依不舍的有关句子。(幻灯出示4—7自然段内容,尤其注意变换颜色的词语及9自然段一个关键的句子,采用师范读、学生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悟作者当时的情感)
c、分角色读4∽7自然段。
(教学评价:作者放鱼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只有放手让他们多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3、写作技巧的引领(幻灯出示)
师:刚才读的这几段文字,仿佛在写我们自己钓鱼、放鱼时的心情,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那是因为作者真实的描写了自己的心
理活动,真情的在写作,所以心理活动描写是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环。
(教学评价: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语文不光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还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
4、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大鲈鱼?(幻灯出示)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遵守规则。
(教学评价: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的真正用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探究是很有价值的,文本的内涵就能挖掘出。)
三、谈启示(也就是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师:少年时代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坚决地要我放掉,那一刻,让人心碎,随着岁月的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对我又有什么启示呢?
1、 指名说(板书:抵制诱惑)
2、 齐读10自然段
3、 师:小时候的我不懂事,对父亲当时的做法不满,长大了,觉
得父亲做的是对的,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在读第10自然段。
⑴“鱼”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幻灯出示)
⑵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诱惑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幻灯出示)
(教学评价:这个拓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四、总结(出示第12幅幻灯片)
师:同学们,文中的作者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与小时候父亲坚决地要他放掉大鲈鱼这件事是分不开的!所以同学们从小就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作业(出示第13幅幻灯)
仿照《钓鱼》这篇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写一篇作文。 题目:当老师公布考试分数的时候
板书设计:
钓鱼 惊喜
放鱼 急切 伤心依依不舍
启示 抵制诱惑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是作为公开课来执教的。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