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1
又是一个凄婉的冬至。那次去上坟,距现在还不久,故仍记忆犹新,又或许不全然是时间的缘故。
上午很早便到了弥陀山庄。天气格外阴冷,流云仿佛凝滞,像积郁于心中而不肯离去似的。兀地起了阵大风,树上的叶子禁不住那动摇,“簌簌”地飘落下来,踩上去发出脆生的声响。好一片冷落的景象!是呵,这儿充溢着人间愁情离绪、难以割舍的情感,又何来生气呢?我想本应如此,便也默默地忍受。
进了正门,便是一片墓区。远近都是白色的碑和上面黑的、红的刻字。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情悲怆起来。眼前又浮现了昔日亲人的面容。那亲切、慈爱的话语好像依稀仍在耳边,都模糊成了一个人影,看不真切,但感觉到很安心,很温暖,融化了那如同坚冰顽石的悲情,有的只是一股股暖流——从每个角落流出,蔓延以至充盈。我是多么沉醉而又无法自拔……
周围的杂草忽地一颤抖,凉风袭来。那人影像细雪般的纷飞了,弥散在时间和空间的错乱里,再没有了踪影。暖流瞬时冻结,我来不及寒噤,身体已无法动弹。我开始憎恶——憎恶那冬天和冬天里一切的冰冷与阴暗;我开始迷惘——迷惘那畏人的生死大门,割裂了一切情感的交流!我已无力抬头面对。
正低头间,余光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白色的无名花。它是多么弱小!那稚嫩的花瓣仿佛初生的娇儿,禁不住任何寒风的侵蚀,生怕一眨眼就会被吹破、吹走,灰飞烟灭。它小小的身躯让人不胜怜惜。又起大风,犹如大海浪潮般的向它扑去……我原以为这生命终要衰败,却惊然看到:无名花的花瓣稍稍凌乱,身躯却依然紧紧生长在那枝叶上。那白色越发变得耀眼,越发光洁起来。它不作任何过多的动作,只是抓住它仅有的依靠和自己的生命!它用卑微的身躯,对抗那凶恶的寒风;面朝碑身,虔诚地祈以祝福!——生命之花永不衰败。
我抬头发现:满山仍是那白碑、红字或黑字,但它们周围,无名花已无处不发。它们用纯洁的颜色和坚强的身躯,抚慰生者之伤怀,安息逝者之未安。——何等高洁的生命!我对这花肃然起敬,也怀着对亲人无比的深悼,像花一样,深深的鞠躬,祈祷,随后离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要说:其实,春天从未远离过我们。是人的亲情的归属也好,是花的兴开衰败也罢,生命的长河永远延续。所谓春天,无非是为拥有希望而缔造的童话。我在冬天里寻到了生的希望所在,那么,这冬天里的春天,又何处不在呢?
又是一个凄婉的冬至。
——而我却找到了春天的踪迹!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2
赶走了夏的燥热,送走了秋的落寞,大如年的冬至迈着稳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们埭头又称为“冬节”。冬至搓丸子庆团圆是莆仙特有的风俗。
这天大清早,我们就像四月的冰河——开动了!奶奶、妈妈在和糯米粉,我在一旁帮着剥花生。当妈妈把花生炒熟后,我把花生碾碎。糯米粉和成泥后,摘成一个个小圆坯。我们就开始搓丸子了,妈妈掰了一小块放在手掌上轻柔地搓起来,速度快得像机器一样,搓出来的汤圆白白嫩嫩,圆润饱满,就像一颗颗珍珠般可爱。再看看奶奶搓的,堪称得上是真正的老手,一手可以搓三个,一会儿功夫米筛上有序地摆满了一粒粒圆滚滚、油光闪亮的丸子,别提有多诱人了。看着看着我的手不知不觉痒痒了。得到妈妈的特赦,我洗了手,撸起袖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手心,双掌合拢,然后夹着糯米团轻轻地搓呀搓。我一会儿搓得像鸟蛋一样大,一会儿又搓得像珍珠一样小。我们一边搓一边煮,奶奶先把煮好的汤圆用祭祀的小碗盛起来,摆在灶台上,先祭祀祖先和灶公灶妈,又在门窗框上、米缸、风箱等处贴上了丸子,以示祭祀“门神”保佑一家幸福平安。
我们一鼓作气,最后搓好的丸子可以下锅了。妈妈把丸子倒进锅里,一个个洁白的丸子就像爱睡觉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锅里冒起了热气,妈妈连忙掀开锅盖,顿时,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一颗颗丸子好似顽皮的孩子冒上来,急着看四周,它们兴奋地跳跃着,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妈妈先给我盛了一碗,撒上白糖和花生磨成的粉,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在嘴里,那嫩滑柔软的丸子在我口中窜来跳去。一口咬下去,缓缓吞入肚中,这种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让人怎么也吃不厌。我狼吞虎咽,几分钟时间,一碗丸子分卷残云般地不见了踪影。我的肚皮都像丸子了,摸摸圆鼓鼓的肚子,回味着丸子的美味,好满足,好幸福。
今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难忘。
冬至的作文700字 篇3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
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
“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