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400字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2
十二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拥有冬至节的喜庆,又有世界末日的害怕,但害怕归害怕,节日还是要过的,按我们这一带的习俗,冬至节要吃美味的冬至圆,一听妈妈说要吃冬至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谁叫我是冬至圆的忠诚粉丝呢,对冬至圆的爱始终如一,大批幻想不断涌入我的脑海中,刹那,大脑和我那小小的心灵充满着欢乐。
妈妈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取出米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加上半勺水,洗过手使劲搓,经过数时分钟后,又软又黏的面团便在妈妈那鬼斧神工的手中诞生了,大大的,白白的,没有一丝世界末日的黑暗;亮亮的,湿湿的,似乎预示着世界的和平。“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牛圆了,下面请麻米酱瓜。”我高呼着生怕哪一个邻居不知道——今天冬至节这个重要节日。我和妈妈做了许多的卡通冬至圆,小心翼翼地进行烹煮。
大火烘烤着锅底,一股股热气腾上天空,我正悠闲地看着书,只听见妈妈叫了一声“吃饭”我便如一头寻觅食物的野猪,闯进厨房,可却呆若木鸡,我的小卡通冬至圆病歪歪地“卧”在盘子里,我夹了一个,嗯,真不错!
今年的冬至节真特别!亲自做的冬至圆可真不错。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3
二十四节气中,要说哪个最温馨,那么一定非冬至莫属了。因为在那一天,家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团团圆圆,与与美美。仿佛冬至不吃饺子,就与中秋不吃月饼,元宵节不吃汤圆一样,缺少了节日的气氛。
往年,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在这一天中午大吃一顿饺子,妈妈一定会给我包好我最爱吃的三鲜馅。
今年的冬至,中午一放学,我便第一个冲出教室,骑上自行车一路飞奔。刚一进楼道,便闻到从邻居家中飘出来的饺子的香味,羊肉的,猪肉的,我好像还闻到了三鲜的。我一步三个台阶,跨上五层,可饺子的香气不知道为何消失了,我以为自己高兴过头了,使劲吸吸鼻子,仔细地闻了闻。进了家们,瞪大眼睛,望着桌子:“为什么不吃饺子,怎么是面!”然后,就像瘟鸡一般脑袋软绵绵地耷拉下来。妈妈没好气地说:“今天下午爸爸才能回来,晚上再吃不可以吗!”
终于熬到了下午放学,一进家门,爸爸忙过来帮我卸下沉甸甸的书包,妈妈把一盘刚出锅的饺子摆在餐桌上。饺子晶莹剔透,犹如皎洁的弯月上画上了弯弯曲曲的花纹;饺子芳香四溢,一股股记忆中的味道通过鼻子直入脑海。一个个饺子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轻轻尝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着我的味蕾。忙招呼爸爸妈妈坐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着饺子,边谈论着各自的见闻。饺子的香味,家中的温馨,让我的心仿佛荡漾在春水里。
深夜,我躺在床上,静静回想着晚饭的情景,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冬至最重要的并不是吃一顿饺子这么简单,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高兴地吃着饭,说说话。冬至是人们把这平凡的日子赋予了特殊的意味,让这普通的日子变得不普通了,充满了温馨。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4
听奶奶说:冬至是传统四大节之一,冬至开始数九,是个严寒的节气;“冬至—阳生”,从此阳气上升,又是个带来希望的节日。在我们老家西北一个小山村,过冬至,人们要吃包子。因为那里有句老话:冬至节,秃子头上冻出血。人们吃了包子,就“包”住了“头”,也“包”住了来年的希望。奶奶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发好面,准备好羊肉胡萝卜馅。一听说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边,拿过奶奶压好的面皮,开始学包包子。奶奶边包边教我:“左手心放面皮,右手舀馅放在面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边皮,中指沿着边儿往回拉,边拉边捏,最后捏到一起拧个小辫就行”。我一听,难,得有点技术。奶奶说:“不怕,一学就会。”她握住我的右手,分开手指,在面皮上练习“边拉边捏”,看着面皮的圆边在我手下一点点收拢,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两个,第三个我坚持要自己来,开头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顺利,快要捏好了,我心里高兴,想一下捏住,可是馅都捏到了边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点发急,使劲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馅也漏了。奶奶一看说:“不要急,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你这是面边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湿了就粘面了。”我长吸一口气,擦干手,重新拿过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终于成功了。那包子歪着小辫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气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个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饭了,奶奶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劳啊!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想起第一次包包子的经历。我就想起了奶奶的话: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快成功的时候。就像冬至最寒冷的时候过去了,那温暖的日子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