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_800字
光盘行动_800字1
说起“光盘”,很多人都以为是VCD碟片。而我所说的“光盘”其实是指珍惜粮食,把饭菜吃完,杜绝浪费。
“光盘”行动是去年由网友发起的。一时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光盘”行动就像一股清风,吹遍了整个中国,当然也刮到了我们学校。这不,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珍惜粮食”“节约光荣”等标语,负责分饭菜的阿姨们小心翼翼地盛着饭菜,每个班里还专设了“光盘”行动管理员。
“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吗?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呀?”我望着盘子里的肉串和白菜抱怨着。因为学校里的饭菜没有一样是我喜欢吃的。于是,我想偷偷倒掉。我端起饭菜正想离开,忽然,脑海中闪过在电视上看到的非洲孩子那饥饿而瘦弱的样子。他们每天只有很少的粮食可以吃,有的甚至吃草根和树皮,经常饿肚子。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看着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的标语,我又不禁想起了一幅反映湘西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画面:冒着炊烟的厨房边,扎小辫的女孩高兴地说:“我有午饭吃了”……孩子们对午餐的热盼,折射出“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我国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看来,“舌尖上的浪费”理当再少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外婆教我的第一首诗,小时候我也帮助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可是哪里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如今长大了,就应该自觉成为一名“光盘族”了……让我们都拒绝浪费,懂得珍惜。
我为“光盘行动”叫好,也不禁由此深思:拒绝浪费并不难,只需从吃饭开始。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只有及时改变,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一粒粮食,一滴汗水,浪费的是粮食,丢掉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光盘”,从我做起!
光盘行动_800字2
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每一粒米都来自不易,每一盘菜都包含着农民伯伯莫大的心血。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美食,不管不顾地留下剩菜剩饭,又几时想过,有多少人还处于饥饿的日子中,面临着死亡的胁迫。或许你会觉得很笑,这个富足的年代还有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要笑你就笑吧,可事实就是事实。
联和国20xx年的报告显示,世界上营养不良和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再次出现增长。报告指出,全球饥饿人口约有8.15亿,他们中间很多是孩子。这个数据比上一年多出3800万。
看完这些,感觉如何?我觉得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地球一边有人奢华地生活,天天大吃大喝,吃剩下的食物就被随意地扔进垃圾桶里。而地球的另一边有人却饿得瘦骨如柴,甚至危胁到生命,还有儿童一出生就面临看饥饿而死的悲惨命运。
很早以前,我家就已经实践“光盘行动”了。我妈妈推崇“宁可少吃,不可剩下”的原则。每天三餐最多只做三盘菜,而且份量很少。吃的时候,不会觉得很饱,但刚刚好。出门吃饭我们总会带自家筷子、勺子。点餐时也不会点太多,实在吃不下一定会打包好回家吃干净。
有次,我在家自已碗里的米饭没吃完就回房间去了。妈妈立刻叫我回来,义正言辞地对我说:“你为什么没把饭吃干净?”我无辜地说:“吃不下了。”妈妈皱了皱眉头,说:“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的一切都多么来之不易啊!农民们幸勤劳作,一把这用汗水换来的食物给我们,而我们却如此随意地浪费这宝贵的食物,这明显是不对的!唉,给你两个选择吧。第一个,现在就把剩下的饭吃完;第二个,等会你不太个饱的时候再来吃,但饭不能加热,也加不了热。只能吃冷冰冰的,你剩下的饭。”我选择了第一种,硬撑着把饭吃了下去。
现在,处处都可以看见“光盘行动”这一标志标识,更多人加入了“光盘一族”。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众多家餐厅还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觉得“光盘行动”告诉了我们: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节约粮食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古老美德之一。
光盘行动是美好的,光盘行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因饥饿而死亡,我们希望世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光盘行动_800字3
一场“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它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
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据活动组织者介绍,未来他们将继续在不同城市开展这个公益活动。许多人其实都应该问问自己:在家或外出就餐时,我有多久没有剩过饭菜或打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对类似的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裹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剩饭斤斤计较。而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显然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我们:饥饿感距离我们仍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
是的,较之相当部分的城市居民来说,饥饿感并不现实地存在,给他们带来更大烦恼的,反而是如何来平衡饮食以保证个体健康的难题。但我们真的就可以说节俭在当下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公共品质吗?回溯到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困绕着他们的肠与胃。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让人心痛,也会让我们知道,对待粮食的大手大脚还不免太奢侈与夸张。
我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这也是在为我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你随意的对剩菜剩饭的倒掉,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在这样触目惊心的日常数据叠加后,你还能为自己对食物的漠不在意而心安理得吗?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变,而制度,更需要为制止过度的公款吃喝树立起“防火墙”。20xx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每个人当然不必都去重新体验饥饿,但我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诗人海子曾经说,从明天起,让我们关心粮食与蔬菜。我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