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1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里,人们常常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香甜可口的粽子和脆脆甜甜的糖糕。粽子在厚厚的粽叶下藏着,不打开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馅的,我每次都盼望能吃到蜜枣粽子,因为蜜枣裹在糯米里味道非常甜美,再加上粽叶的清香,味道令人回味无穷。那金灿灿的糖糕外脆里酥,咬一口暖暖甜甜的糖浆溢满口中,这可让我们大饱口福了。端午节期间各家都要在门口插上药味很浓的艾叶枝条,还要给小孩戴上花花绿绿的五彩绳和香气扑鼻的香包。近年来,街上买的五彩绳色彩更鲜艳,样式更漂亮。据说香包的制做是很费功夫的,除了要准备香料外,香包上面的花纹更要精致,美观,形式多样,有龙、有凤、有花有草、有飞禽走兽等。也有用漂亮的小珠子和金线红线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香包,可爱极了。
听老师讲,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也翻阅了一些资料,进一步了解到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一个爱国忧民的大臣,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国君,被贬到荒僻的地方,但他仍然坚持自已的政治理想,忧国忧民,斥责反动贵族的腐败行径,在这期间,他还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等大量诗歌。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了,屈原悲痛万分,他忍受不了国家灭亡的耻辱,决定为国家捐躯,为理想献身,在五月初五那一天,一个渔夫看到了面容憔悴的屈原,问到:“大人,您怎么了?”屈原说:“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说完,便悲愤地投入汩罗江结束了自已的生命。传说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将粽子投到江中,希望鱼儿不要咬屈原的身体,有些人划着船希望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经典的历史内涵和悠久的传统风俗都为这个节日蒙上了一层精美奇幻的薄纱。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使人感动,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千百年来更是鼓舞人们追求正道,鄙弃腐恶的战斗利剑。所以,毛主席用诗句“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肯定了屈原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爱国,爱家,追求正义,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素质,我们不要忘了自已的民俗节日,因为这里有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蕴含着老百姓喜爱的华夏文明和精神力量,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需要继承,文明才能升华。
端午2
今天,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个好人,是个忠臣,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要年年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山上,我还听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原来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还是个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让大鱼一吃把大鱼的嘴粘住,这样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端午3
一个个美味的粽子,一条条精美的龙舟,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构成了一个舌尖上的美味端午节。
一大早,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洋洋,今天是端午节,我们要自己包粽子,要比在外面买的更安全、更好吃、更健康,我们今年的端午要成为一个美妙的舌尖上的端午!”舌尖上的端午,这听起来不错,原本无精打采的我突然精神抖擞起来。于是,我和她一起包粽子了。
一进到厨房,清香的粽叶味迎面扑来,紧接着红豆绿豆映入眼帘,它们是那么的光滑,没有一点瑕疵,紧接着又是一块块小猪肉,这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正想着这些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洋洋,帮我洗一下这些糯米。”“好嘞!”我口口声声地答应着。我认真地洗了糯米,闻一下,哇!清香扑鼻!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先把粽叶在手上放好,注意不是铺平,是要把它呈现出一个半三角形的形状,接着放入那些好吃的馅料。哇!那些馅料好像在和我妈妈招手,它们好像在说,你快点过来,快把我包进去。接着,把馅料在粽叶上包好用绳子固定住,注意是要把粽子包成一个三角形,这才是真正的粽子。包了一个美味的小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我学着妈妈那样包,但却包成了一个四不像。
接着,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煮煮,大概经过三四十分钟,新鲜美味的粽子出锅啦。
妈妈从锅里把粽子端出来,我忍不住准备一手把粽子从盘里塞到我的口里。我刚伸手时,妈妈立刻将我制止了,说我会被烫伤的。好吧,耐心再等一会儿。又过了几分钟,我终于忍不住向粽子伸出了手。妈妈见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无可奈何让我开吃了。我闻了一下,清香扑鼻,就是这个美味。我准备一口咬下去,可妈妈的话语又再次阻止了我,“你又不是第一次吃粽子,你要先把粽叶给撕了!”我按照妈妈说的先把粽叶撕开,我万分期待的时刻到了,开吃了,正式开吃了。我一口咬下去,嘴里塞满了红豆绿豆,还有那无比清香的糯米,好吃极了。
今年的端午,是一个舌尖上的端午,那美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端午4
我怀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岁。
——题记
当太阳将灿烂的阳光撒满校园,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了。此时,一股淡淡的粽叶香伴着阵阵清风正从六(1)班的窗子里飘出……
那年,我十二岁。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离开这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包粽子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我们即将过完的小学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们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费,专门跑到大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叶,又从食堂挑选了几十粒亮晶晶的蜜枣带到我们六(1)班教室里,把它们平分成六份,交给我们的组长:“每组一份,粽叶已经洗干净了,把米淘一下,沥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们一人抱米,一人拿着个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护送下,来到水龙头边。“三、二、一,放水啰!”
只听“哗——”的一声巨响,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绽开,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搅拌着,就像十六只小鸭在水中嬉戏。不一会儿,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静静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把粽叶在手中卷成一个圆锥形,铺一层米,再挖一个小洞,塞一个蜜枣进去,然后像给小孩盖被子一样轻轻地盖上一层一层糯米“被”,再用粽叶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凭借记忆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做起来,把一大张泡软的粽叶铺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锥形。记忆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练,而我却笨手笨脚地卷了好久。我抬头环顾了下四周,同学们早就下好馅了,有的都已经包好了。我开始慌张起来,本就笨手笨脚的我一慌,就显得更笨了,馅刚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气得我快哭了。这时,身后伸来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叶:“我教你。”抬头一看,这不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填料、包粽叶、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步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当一锅粽子被揭开盖时,顿时吸引了一大群馋猫,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没抢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锅了。
至今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个特别的端午节,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伙伴们!
那年端午,我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