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的读书笔记范文

2019-06-03读书笔记

  一、 对比:《伊利亚特》叙事方式和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Classic Hollywood Narrative System),又被尼尔巴奇(Noel Burch)在《实用电影理论》(Theory of Film Practice)一书中称为“表达的程序性格式”(The Institutional Mode of Representation ,IMR)。

  著名电影人安德烈巴赞说:“理解影片表达什么,最好先懂得它是怎么表达的。”赫曼G温伯格则说,叙述故事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伊利亚特》是一部较为古老的西方文学经典,美国好莱坞电影则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代表之一,但是二者在叙事方面却有着某种惊人的一致性。莎士比亚说:“阳光下面无新事。”这是否又是一次对经典的回归呢?

  1、在经典叙事结构中,故事中的事件是围绕着谜和解谜的基本结构来组织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意外的事件打破了虚构的业已存在的世界的平静与和谐。现在,叙事的任务就是要着手对付失衡的世界,并重新找回世界的平静与和谐。

  《伊利亚特》虽然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中的一个片断,却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由团结到分裂,再到团结的故事,或者说是由愤怒到愤怒消解的故事。《伊》开篇,希腊联军已经和特洛伊及其盟友对峙九年,“阿尔戈斯人并不松懈,只是因为特洛亚人养精蓄锐,对于他们很少攻击,所以他们转而侵略特洛亚城附近的地区”。这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但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打破了这种平衡。状况一,希腊联军内部分裂,失去了阿基琉斯,实力的天平开始向特洛亚倾斜。失去了维持平衡的支点,特洛亚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当然不会轻易放过。状况二,为给阿基琉斯复仇机会,宙斯诱惑阿伽门农,希腊联军贸然出动,使秩序更加混乱。随后《伊》叙事的任务就是解决矛盾,使阿基琉斯回到战场,战争又回到两军对垒的正常秩序。

  2、经典叙事将会采取不同的手法来解决发生的问题,重建虚构世界的秩序。但重要的是叙事的过程(从初始事件爆发到最后问题解决的一切事件)都有一定的秩序安排,故事中的事件按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这样,叙事事件之间就有了逻辑的联系。经典叙事按照大致的线性架构逐次展开,直至到达最后那显然是理所应当的结局。

  帕里斯把“给最美者”的苹果判给了爱神,这一事件引出两件大事:一,阿弗洛狄特为了实现诺言,帮助帕里斯诱拐了海伦;二、金苹果事件引起赫拉和雅典娜对特洛伊的仇恨。海伦事件是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而赫拉和雅典娜的仇恨更是时时影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从文本来看,《伊》中,祭司事件的结果是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争;阿基琉斯的退出导致阿尔戈斯人的溃败;为了挽救同伴,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替阿基琉斯出战;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亡,使阿基琉斯再战赫克托尔。在《伊》中,架构起故事的线性叙事有两种,特洛伊战争的演变和神灵的行动。因果关系是整部史诗的逻辑联系。

  3、经典叙事的世界由真实性,或者说是记录片风格的写实主义统领,叙事确认首先建立一个接受对象(读者或观众)理解和相信的虚构世界,真实性通过叙事事件的空间场景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得以体现,时空的结合是经典叙事因果逻辑关系事件的实在前提。

  就真实性而言,《伊》故事中,首先是大量战争场面的描写都是采用细节描写,对阵的两位英雄的动作、容貌、话语、出身等有较为具体的介绍。其二,在神仙叙事的线索中,描写饮宴场景,赫拉魅惑宙斯等,都充满了现实凡人生活的影子,给人接近日常生活的亲切感。第三,叙述语言中多采用乡间牧童似的话语,例如把涌向特洛亚城的希腊联军比喻为成熟的涌动的秋天的稻浪。

  4、在经典叙事中,故事的发展靠虚构的人物个性来推动,经典叙事中的主角是一个带有性格特征、动机和欲望的丰满个性。这样一来,构成故事的连环事件就受到这个人物行动动机的控制,这个人物就成为经典叙事的“英雄”,并有他的行动来最终决定矛盾的解决,而他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于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阿基琉斯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正在于他的丰满个性。他勇敢善战,敢于并执着于自己的利益,即使面对的是队伍的统帅――阿伽门农。正是因为这种个性,所以当阿伽门农掠夺了他的光荣礼物时,他会愤而退出战争,甚至不顾其他阿尔戈斯人的灾难。也是因为他的高傲,阿伽门农第一次求和被拒绝。最后矛盾解决,同样是阿基琉斯的个性使然:他要为最好的朋友报仇。可见,在阿基琉斯的观念里,跟本没有忠君报效的思想,他战争是为了给自己争取荣誉,个人荣誉超过了一切。

  5、最后,大团圆结局作为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故事叙述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团圆结局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The Circular or Closed Story Form),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Achievement of Perfection or Happy Ending)。

  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要求叙事在最后回到它的起点。在这一结构模式的结尾,主人公将完成自己的圆型旅程回归他(她)的出发地,这一回归也许是通过影像象征或对话暗示来完成,其目的在于使故事完整。《伊》故事在老祭司的祈祷中开始,又在赫克托尔的葬礼中结束,二者都是伴随着战争的重要场合,但又确实是暂时停止战争的较为平静和谐的场合,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回归。更深层的则是希腊联军内部由团结被破坏到重新团结的回归,即阿基琉斯由愤而退出英雄事业到回归其事业的过程。

  二、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特征主要有三点: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连续性剪辑。

  解析[戏剧冲突] :

  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

  《伊利亚特》叙事的绝对“英雄”是阿基琉斯,他正是“一个带有性格特征、

  动机和欲望的丰满个性”。他的愤怒导致了《伊利亚特》故事的发生,他和阿伽门农和解决定了矛盾的最终解决,正是他的鲜明的个性决定了事态的发展。而具体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之间的矛盾及双方队伍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史诗叙述的重要

  内容。

  第一卷,开篇就是希腊联军中,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第二卷,长老议事团的计谋造成希腊联军“去与留”的矛盾;第三卷有“帕里斯和墨涅拉奥斯的对决”;第四卷,潘达罗斯引起双方队伍的激战;第九卷,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求和遭拒,这是第一卷矛盾的直接延续;第十卷,“夜探敌营”的行为是双方的,也构成强烈的戏剧冲突;第十六卷,宙斯的儿子萨尔佩冬和阿基琉斯的伴侣帕特罗克洛斯的激烈对决;第十七卷双方战士围绕帕特罗克洛斯的尸体,展开的争夺斗争;第二十四卷,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潜入希腊联军营地,向阿基琉斯赎取赫克托尔的尸体,孤身犯险的老王和仇恨特洛伊的希腊联军构成矛盾冲突,同时对于阿基琉斯,“还尸体”还是“抓国王”也构成了矛盾。

  2、神仙也疯狂。天神之间的矛盾是《伊利亚特》叙事的另一重点。

  第一卷,宙斯和赫拉出场就积怨甚深;第四卷,宙斯和赫拉的争吵引发人间的仇视,雅典娜和阿波罗正式投入战斗的双方;第五卷,爱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都参加了战斗;第十三卷,波塞冬挑战宙斯,不顾宙斯的禁令,加入战争;第十四卷,赫拉用美色迷惑宙斯,引起宙斯的愤怒;第二十卷、二十一卷直接描写众神的战争。

  3、作为两条线索的交叉,人与神的冲突也有所表现。

  第二卷,宙斯用梦诱惑阿伽门农,众神之父以诡计陷害凡人,“入人于罪”,或者说是为了实现命运的安排;第三卷,爱神在战乱中,救出了帕里斯,并和海伦产生冲突;第五卷,狄奥墨得斯在雅典娜的挑唆下刺伤美神,还出言不逊;第二十一卷,“阿基琉斯力战克珊托斯河神”,凡人不但对神没有了敬畏,而且对神也拿起了武器,敢于正面对抗。

  解析[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在戏剧化的故事情节模式确定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现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的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包括主人公、导师或盟友和信使,反面人物则由坏蛋和帮凶组成。在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中间往往会出现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那就是中间人物看门人和变色龙。(《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伊利亚特》特殊之处在于叙事视角的偏袒性。(《弓弦和竖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美]伯纳德特 著,华夏出版社)在《伊》中交战的双方没有善恶之分,只有主次之别。阿基琉斯是无可争议的主人公,他侮辱赫克托尔的尸体、他杀死无数战士,但是他的残暴源于他的愤怒,所以只能使人痛心,而不会使人憎恨;赫克托尔为了城邦,为了家人而战斗,最后面对阿基琉斯,他因为恐惧绕城而逃,这是一个人面对比他强大的对手时正常的反应,但是他敢于一个人

  战斗在城门之外,而且最终,明知道被神背叛,还是要为荣誉而战,他同样是一个光辉的形象。主次之别,只要体现在重点描绘希腊联军方面的英雄,而特洛伊方面的英雄相比逊色。

  《伊》故事中,人物类型没有截然的“正反”之分,但是整个故事框架中,人物形象仍是以两个对立阵营的形式出现的。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分为希腊联军和特洛亚盟军两个阵营,神亦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伊》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表明的,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又一次凯旋。

上一篇:名著《草房子》的读书笔记范文下一篇:有关名著《西游记》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