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一作文集锦十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作文 篇1
天,下起了雨。站在街头的我似乎想到了些什么,猛的一回头,迎面而来的是一把透明的伞……
三年级时,我近视了。母亲得到消息后开始特别“关照”我。饭桌上多了一样菜:胡萝卜。母亲开始守着我做作业,随时提防我弯腰。“眼睛不能离桌面太近,不要看手机,不能在灯光暗的地方看字……”
一天,我终于受不了了。母亲依旧坐在我身旁像个信仰耶酥的信徒那样做功课前“祈祷”:“眼离桌面一尺,呀!你怎么又低头了!胸口离桌子三拳远,我都说了你坐姿不对……”
没等母亲念完“佛经”,我跳起来:“能否让我好好写作业!”母亲也不甘示弱:“你怎么不听呀!我看你以后要成一个瞎子!”我涨红了脸,摔门而去。
天,慢慢黑了下来。不一会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在小区玩耍的人们纷纷向家奔去。只有我,是反方向走着。
“哎呀,宝宝你别乱跑。淋着雨要感冒的。”坐在树下避雨的我看见前面有个小孩头发被雨打湿,后面跟着的是他的母亲:她用手中的雨伞努力盖住前面奔跑的小孩,却不知自己从头发到裤子已湿透……看到这儿,我突然站起来,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一滴雨落在一张树叶上打起透明的水花,让树叶慢慢斜过来,树尖上的水越积越大,最后凝成了一滴水珠,慢慢坠落,打在我的头上。
快速跑了几步,任雨水打在我的身上。雨突然没有了,抬头一望,它们似屏障般环在我头上。我豁然转身,看见的是一把透明的伞,还有,不有打着伞的全身湿透的我的妈妈。
高一作文 篇2
最近某大学做了关于学生名著阅读的报告,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偏爱漫画、网络作品。并有人反映出名著距离当下时代太远,不能很好反映当下、接地气的问题。
实际上这时很多人都有的情况。几年前国外一个机构就做过一个实验:它们准备了几部主题内容深刻、口碑好或是获过大奖的作品,又准备了几个偏向于高兴的轻松电影,并让人们分为三天看它们,大部分人都会前两天看轻松的电影,第三天看深刻且口碑好的电影。因为人们都知道这些是好电影,但更喜欢先看轻松的电影。由此可见,“先苦后甜”是人之常情。所以也不难怪学生会选择漫画小说,再加上上学压力较大,平时需要突破口来放松,学生们就更乐于看这些轻松的书籍漫画了。
不爱名著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名著的标签化,我们从小就能听到诸如“读书总是好的”之类的言论,对名著的标签也就变成了能学到只是但是本身内容及较为无趣。实际上这种标签是错误的,很多名著也有其独特的乐趣,这也是名著之所以能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甚至很多名著的趣味比当今很多小说还多。
而总认为名著距时代太远也是错误的。尽管很多名著缺失如此, 但也能让人体会到过去的特殊风情与淳朴文化,更有一些名著虽然年代久远,但不论是题材还是其中的内容,都是在当今时代也不过时甚至领先于时代的。所以一昧地认为年代久远的名著就不能符合当下社会审美与风情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实际上名著也是有很接地气的,许多人认为名著一定是高不可攀的,但往往很多名著都是描写基层人民生活反映总体时代特点,所以往往是“接地气”的。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名著只是过去的那些作品。其实事实上近年来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许多进展的,尽管这些好书还未经过实践的历练后才能为名著,但其本身内容也是目前拔尖的,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名著。
所以中学生读名著少往往是因为个别名著较为乏味或者是不符合当今时代,但实际上很多有趣的名著是适于阅读的,但却被过度的标签化,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改变大家对传统名著的认识。
高一作文 篇3
我的伯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所以种了一辈子的田,过了简简单单却也艰辛的一生。
在我印象中,他是个迷信、吝啬、粗鲁的人——他去世之前,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他总爱把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倒点小酒,边喝酒边吹牛,呼哧呼哧地吃着东西。声音大得刺耳,又或者总是把吃剩下的打包带回家继续吃。隔了夜的剩菜总是舍不得倒,热一热继续吃。
我不喜欢他,十分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总是在我面前抽烟,熏得我只想流泪。我不喜欢他一只脚踩在凳子上。我不喜欢他在吃饭的时候高谈阔论,说得唾沫横飞。我不喜欢他在吃饭之后,拿着筷子当牙签剔牙。这一切一切,让我不喜欢他。
直到有一天,妈妈很沉重地和我说:“你伯伯得了肠癌,是晚期了。”我诧异,我不相信,我不相信那个肤色黝黑,微微驼背,说话中气十足的男人得了这么重的病。虽然我不喜欢他,但我还是为他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只因为他是我父亲的亲兄长,我的亲伯父。
等我去看望他时,他已经做完了手术。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苍白的脸色,紧闭着眼睛,手里紧紧握着医院的账单。医药费几乎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亲戚朋友的援手也用尽。他的女儿们正打算为了他卖房给他治病,可是他却拒绝治病,吵着要出院。出院后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庙里,诵经拜佛保平安。
当然,这不科学的行当终究不会让他的病转好,他的癌细胞还是扩散到全身了。他看到医生怜悯的眼神就知道命不久矣。他被下了“判决书”以后,反而不去庙里了,每天躺在家门口的藤椅上,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偶尔看到我经过就拉住我絮絮叨叨的念着,他问我答,聊学习、聊梦想。没以前那种令人厌烦的嘈杂,眼神中也充满了静谧。他和我讲诉着他年轻时的故事,讲诉着我爸爸如何脱贫,而他自己为什么没接受爸爸的邀请而坚持当个农民。他说:“你爸爸当年邀我合伙下海经商,可是我坚持当个农民。不是我害怕风险,只是我觉得,人现在是越来越多,农民却越来越少,可农民总得有人去做啊,田总得有人去种啊,不然大家吃什么?伯伯没什么文化,不能干什么大事,但是我还是想为社会尽一份力,尽管我的力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他的这席话给我很深的印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伯父,他为什么不卖房治病或者去募捐。他躺在藤椅上,一晃一晃,闭着眼睛,轻轻地说:“募捐?别的人比我更需要社会的帮助。至于卖房嘛,伯父没什么钱了,本来积攒了一辈子想给女儿当嫁妆的钱现在也都被我花完了,我不能给女儿别的了,最起码这套房子得给她们留着,以后她们也有个去处。”他站起来,不说了,陪我去走走,我很久没去地里看看了,伯父现在干不动了,去看看也好。
我陪着他站在田埂上,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劝伯父回家,而他却说:“等等吧等等吧,我还不想离开。”
可是,不久,伯父还是离开了,留着我一个人站在田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