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1
“世上只有妈妈好……”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与姐姐—边默默的流泪一边观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这部电影的主角贾晓玲她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受伤了,突然,贾晓玲穿越到了1981年(她还没出生)。
贾晓玲小时候把裤子弄成这一个洞那—个孔的,但李焕英(她的母亲)并不生气,耐心地在裤子上缝好破洞并加上一些图案;初中时上课不认真,妈妈又要被老师说;之后办了个假的“省艺校毕业证”,但焕英相信贾晓玲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贾晓玲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件让母亲高兴的事,于是在穿越时空后自称是焕英的表妹(那时婚姻还很年轻),也时时努力,让“表姐”高兴一下:在卖电视机的商店内,扮演成一个早年失明的姑娘用焕英的票购买了最后一台电视机并也让焕英成为厂里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
第二回,贾晓玲因为记得在穿越时空前妈妈的一位朋友说,要是当年李焕英参加了排球比赛,那大好事就是焕英的了!于是一边帮大伙儿千完手中的活一边请求队员们参赛。最终,虽然输了比赛,但厂长看李焕英有一种不服输、努力拼搏的精神,于是是安排他与自己的儿子(沈光林)相亲。贾晓玲心想:如果当初母亲生的不是自己,那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在得知新结识的朋友冷特也是同样的想法,但不是认为别人,而是自己后,他又做了一个决定:让李焕英与沈光林在一起!可由于贾晓玲的大意,每次都没成功。
电影结尾,贾晓玲回忆起以前妈妈和自己一起生活、谈话的情景,流下了泪水。
是呀,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2
昨天晚上我去观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中感人的内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中回荡着电影中的精彩情节。
其实在一开始,电影的情节让我们一笑再笑,但不知为何,笑到最后来就有了—种想哭的感觉,这部电影中主要讲了贾晓玲这个女儿没有做过—件让她的妈妈李焕英省心的事在她伪造假证的事暴露后,李焕英遇到了车祸,贾晓玲穿越回了八十年代,想让她的妈妈和厂长的儿子结婚。过上更好的生活,在以失败告终后,最终真相现出的事。电影十分感人,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一句话是贾晓玲说的:“从我出生时我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我从没想过她也曾是一个花季少女。”
是呀,我们谁的母亲曾经不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呢?只是她们为了孩子,将自己的美丽外表隐藏了起来,终日就忙碌于柴米油盐中,久而久之,岁月在她们的容上刻上了一道道皱纹,母亲也就变成了一幅中年妇女的样子。
贾晓玲说,等她有了出息后就一定让李焕英享福,可还没等到自己有了出息,她的母亲李焕英却已早早离世,这也是在现实中很残酷的现象: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你真的有了出息。能够赡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离自己而去,之前许下的诺言永远也无法实现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
再想起我自己的母亲,看到她脸上的皱纹与头上的几丝白发,我的心中充满了惭愧,我看到过妈妈曾经的照片。那照片中的妈妈与现实中的怎么也对不上。妈妈是因为为我操心,才变成现在的这幅模样的啊!
我想父母总会有一天离我们而去,永远地告别。与其等自己有出息后再孝敬父母,不如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微薄之孝心,报答父母养育之大恩!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3
作为春节档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观众泪水的同时,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不知是该恭喜一帮主创人员,还是为李焕英这个人感到庆幸,庆幸她有一个在文艺圈又有足够实力的'女儿让世人记住了她这个人,并且感动着她们母女间的感动,伤感着一个来不及去爱的伤感。诚然,世间有太多的来不及,但多数终归随岁月匆匆流逝,不朽,在有祭奠的载体中才能永恒。
《你好,李焕英》,从小品到搬上大荧幕,用一个女儿的歉疚作主线,诠释着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女儿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也许有来世,我还做你的女儿,做一个你有生之年能看得到优秀的女儿。也许这是大多数儿女面对逝者的内心独白,但外放出来的除了泪水再无其他,羡慕李焕英在身后有个好女儿,让她这位母亲的爱渲染千百年来做儿女内心的色彩,真好。
小时候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记住了鲁迅;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记住了那个爬铁道为儿子买水果的父亲;后来又读到诸多比如舒适、沈从文、莫言等怀念母亲的文章,使的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母亲在人们的心中变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假如泉下有知,他们定是笑魇如花,相信李焕英也是。
记得复旦大学一个哲学系教授说过,大意是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的同时,孩子也同样馈赠了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一部部悲喜交响曲,爱与被爱从来没有分清过,舍与得也不太能分得清。父亲在外辛苦劳作后回到家看到可爱的孩子们不由得喜笑颜开,一身疲劳顿时化为无形;母亲头上的白发是日渐多了起来,但孩子们长高了,学习进步了,她会觉得这一切真值。
记得我儿子出生后,第一眼看到他时,我真有种想哭的冲动。再后来,小家伙一点点成长,我的喜欢和快乐也随之越拉越长,谁对谁馈赠多一点,谁能分得清!我想李焕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不管女儿当初怎么样,在她心里,总是最好的,痛苦并快乐着,并不矛盾。
也许让世人记住一位父亲或母亲的名字或事迹只是儿女们一厢情愿的事情,大多数父母都为儿女做着相似的事情,同样感人,他们想着只要儿女们健康快乐就行。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促成或暗自忧伤或如《你好,李焕英》的那些怀念。在电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的人们在佐证他们像李焕英一样的父母亲,触景伤情,是曰共鸣!
父母与孩子,不说付出,也不用说舍得,借用一句歌词“你的世界我来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