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2018-08-08观后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46年之后的这一天,当中国迎来首个“航天日”的时候,孙家栋院士感慨万千。

  “心情高兴,设立航天日是国家对航天事业60年发展的充分肯定。”孙家栋说,更重要的是鼓舞,让年青一代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传承航天真正的精神。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

  中国人从不缺少飞天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蜗补天等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对奥秘太空的向往。

  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新的工程,这些工程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孙家栋眼里,科学技术和工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孙家栋说。

  月球离地球最近,研究卫星和地球两者的关系,力学上叫“二体运动”。到了月球以后,研究对象变成三个,各种计算公式、力量考虑、规律都不一样。

  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完成了一期“绕月”使命,“嫦娥三号”实现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的“嫦娥五号”任务,将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孙家栋认为,技术推动进步,需求拉动发展。“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改进,改进过程中不断思考,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

  这一循环,让中国航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次次让梦想成为现实。

  孙家栋笑言,地球和月球到底什么关系虽然还未有结论,但他相信世界各国发展深空探测的终极目的是研究宇宙的形成,以及探索人类起源问题。

上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高中生观后感下一篇:观银河补习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