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 乡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 乡作文1
这一天,在我生命中是最深感悟的一天。我想回到那里,再看看它的样子,把那时对它的厌恶,嫌弃全都抛走。那也是我最有欢笑的地方,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没有电视。只有我与它。
又在那一天,我虽没有亲眼看见挖掘工具把它的容貌摧毁,但也目睹它的其他部分怎么一点点的成为废墟。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它不再只属于我们大概几百人的了,而是成千上万人的参观公园,那条曾经流动清晰的大河不见了,却换来干涸死寂的臭水。曾经觉得是无比宽广的公路被堵了,却开通了拥有比以前宽两倍的高速路。曾经纯洁,朴素,天真,活泼的小学生长大了,长成了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中学生。
现在总觉得5年前的事就发生在昨天,总觉得我昨天放学回家从门旁的那个堂姐初中时用的斜跨包里摸钥匙,可是老人记性差,总搞忘。只好坐在门沿上,坐着家庭作业,没有人听写,只有自己写好拼音在默写。作业终于做完了,婆婆爷爷还没回来,只好坐着翻翻新买的字典。等字典也翻厌烦了,又只好去旁边三爸的旧屋里玩,因为他们搬到新家去了所以那个旧房子的门就开着的。我总喜欢去他们的屋顶上去(他们是砖房,而不是瓦片房),他们的屋顶奇特,像是房间一样分了格子的,大概7点多钟,上坡的人都回家了,所以婆婆爷爷也扛着锄头回家了,然后婆婆再来做饭,那时候夏天最好的还是稀饭下霉豆腐。但在那时的我来讲是极其讨厌的,因为觉得吃的太过于简单,可是现在都已经基本没有自己家做的了,想要吃只能在超市或菜市场才买得到。以前一看到霉豆腐就不吃,现在稀饭下霉豆腐都可以吃3碗。
那时候的生活虽比不上现在,也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是那确是最开心的时候。在那时只要说今天有肉吃,那绝对是守在灶旁,静静的,没有钟表,只有时间,自己一秒一秒的数着,心里乐滋滋的。
以前在上幼儿园时,家长都会来学校接我们,那时坐车一人要一元,家里穷所以为了把钱节约起来只有走路,一般走小路是最近的,每一次都会路过一条小河沟,而且妈妈洗衣服也喜欢去那洗,每次我都跟着,那里没有车辆开过的噪音,只有潺潺的流水声,一直流着,流着……
故 乡作文2
故乡的松柏上有团雪,那是爷爷的泪水化作的冰花。
——题记
两年前的春天,我随同爷爷搭着驶向山地的客车,向着久别而遥远的故乡前行。早春时令,山风凛冽,白雪未化,一路呼啸。
越过一片草场和油菜田,我们到了目的地。虽然不是肃杀的冬天,但余寒未退,冰天雪地,四下残雪,一片惨白。
下了车,路旁没有站台,没有乘客,没有指路标,我傻愣愣的站在爷爷身边,由于早起,仍有困意,一打哈欠冒出一团白雾。我感觉像是武松上景阳岗。
终于到了一个山包,名曰“葫芦包”。那不是别处,而是我家的祖坟。爷爷蹒跚的爬上山包,颤抖着挂上了明晃晃的清明掉链。风一吹一飘,一飘再一飘。我没有作声,只是看着爷爷——一个六旬老人缓缓的跪拜,然后我也跟着拜了下去。我斜眼望见了爷爷那皱纹纵横的脸颊,还有那泛着冰点和冰晶的眉宇和胡须,忽而感到无比亲切。当我侧身时,我突然发现他暗黄的眼珠中充满了一点一点的泪花,泪花瞬间化作泪水慢慢往外溢,顺着脸颊留下去……我转身看着山包后面的坟地,那也是一户人家的祖坟,可是却一片狼藉,满是褐色的泥土和粉红的花片,没有温度的冰冷的附着在上面,怕是那户人家实在是工作繁忙,抽不出空来此造访。呵,可悲。可是我爷爷不同,他每年都来,都来这个闭塞贫困的故乡,虽然也琐事缠身,却始终放不下这个地方,我猜老人的心中似乎珍藏着一种热量,这股热量紧紧封印在心中的某个角落,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是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爱?我悟不透。
我看着爷爷时,他也望着我,只听他口中轻声说着:“将来我也会在这里安息。”我忽然想起了林语堂,他也说过“我只愿与故乡的山水相亲,草木为友,死了也有莫大的欢喜。”
返回的客车已经停在了公路旁,在我上车的一刹那,我又回头望了望这片沃土,那亲切的房屋,可爱的矮树林,还有温柔的山丘,一切似乎又是那么美好。
客车缓缓行驶,故乡渐渐远离,此时此刻我的眼角也有了泪水,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是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爱?慢慢地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感动,感动在这渐行渐远的故乡。
故 乡作文3
摘要: 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雨的侵蚀,作为旧时代明证和点缀的茅屋和板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泽与光彩;而今,一幢幢楼房冲破了小巷禁锢的门槛,拔地而起……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她,编织着历史的花环;她,在我的心底留下一串串思忆。
一棵棵白杨,缀着古仆小巷的脊梁,一行行脚印,藏着稚气孩童的心扉。
我思念这里的乡情,乡音和乡风,因为孩提时代的我曾在这里长大。往事不止一次撩拨着我逐步成熟的心曲,带我进入童年的梦境。
儿时的追求,常常使我扑朔迷离。舅老爷铁匠炉的“叮叮当当”,舅姥姥弹棉花机的“铮铮琮琮”,展开了我想象的羽翼。我幻想铁匠炉里奔出条条“铁龙”,驰骋祖国大地;我幻想弹棉花机中生出堆堆“雪山”,长驻家家户户。可我当时不明白,他们每日劳作之余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忧郁。
表姐告诉我,是因为生活太苦了,家里人口多,粮食少......看着舅老爷额头那深深的皱纹,抚摸着舅姥姥那满手的青筋,我第一次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村边的小河,潺潺的流着,似乎在诉说着他们的重重艰辛,诉说着他们的种种烦忧。
后来的岁月,我走了,带着小巷黯淡凄清的时光底片,带着同情,叹息,眷恋和憧憬。
前不久,一个初夏的清晨,我又带着一份游子情扑入故乡小巷的怀抱,面对全新的一切,我惊呆了!
一丝丝含着夏之信息的薄霞,透过粼粼的白杨树叶,闪闪地,柔柔地撒到我的脸上,身上,有如轻轻的梦幻曲旋律的呼唤。小巷亮堂极了,纯净极了。
小巷巷首;油条,西凉粉,馅饼,小笼包应有尽有。
小巷尽头;服装,鞋帽,工艺美术,日用百货琳琅满目。
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雨的侵蚀,作为旧时代明证和点缀的茅屋和板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泽与光彩;而今,一幢幢楼房冲破了小巷禁锢的门槛,拔地而起。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舅老爷的铁锤声显得异常清脆,嘴里哼的小调有滋有味。
“铮铮琮琮”,“铮狰琮琮”,舅姥姥的弹棉花机房里飞花扬絮,舅姥姥唱的民歌声情并茂。
热情的耕耘者们,有如不知疲倦的雕塑家,不断地在小巷塑出新的,更新的花纹和图饰。
于是,在那斑斓驳杂之中,但显示出一种和谐美,一种新旧交迭中的精神美。
啊,小巷,在你身上,我已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曲曲小巷,小巷曲曲。她,编织着历史的花环;她,也将给我的心底留下更新更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