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汇编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作文 篇1
1、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2、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3、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4、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5、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6、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7、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8、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9、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10、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11、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12、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3、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14、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5、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6、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
17、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18、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
19、本文能紧扣题目要求完整地写了…的过程。
20、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课堂作文 篇2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出发,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作文资源,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尊重,从而使各具个性的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写出有独特个性、充满激情的作文。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品味文本,抒写个人见解;品味生活,激活写作素材;品味语言,自由表达。通过这些,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清香四溢的芬芳花朵。
论文关键词:作文指导;个性化;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说真话,抒写自己纯真美好的情感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努力促成其个性的良好形成与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在自己习作中吐真情、说真话、写真事,充分体现他们各自的生活体验、情感、思维和认识水平等,处处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性。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我手写我心”,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出发,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作文资源,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受到尊重,从而使各具个性的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写出有独特个性充满激情的习作。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切实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品味文本,抒写个人见解
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局限在作文课中,而要善于挖掘文本这个有利的资源,在品味文本中找准与练笔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练笔中发展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补白练习。文本中有些语句或课文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或想象回味的余地。它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去想象,去拓展,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文本空白。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空白,及时进行练笔,不仅可以使文本得到充实,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穷人》一文,有这么一段话: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桑娜抱与不抱、该与不该的矛盾心理活动,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抓住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此处矛盾吗?怎样才能将此时桑娜的内心活动补充完整?学生经过细心揣摩,纷纷以第一人称写下桑娜的心理活动,有的写“自己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看到这两个他岂不会暴跳如雷,骂我没脑子?他肯定会二话不说抡起拳头揍我的,不,不会,他也是个穷人,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两小孩冻死饿死的……”有的写:“唉,我发什么昏?抱了他们肯定会挨他揍的,不会吧,他平时挺有同情心的,不会见死不救的,这个世道只有穷人才能帮助穷人的……”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同学的写作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表扬。这样做既能使桑娜善良、乐于助人的形象更加鲜活,文章主题更加鲜明,又能使学生的创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有的课文的结尾余意未尽,续写的来源非常广泛,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凡卡》一文,以凡卡梦结尾,他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如《去年的树》一文最后一句写道:“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是一个比较含蓄的结尾,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这个空白,让学生想象鸟儿飞走后的情景,并以“鸟儿飞走后……”为题,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练笔,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2、插图配文。课文有许多编者精心编排的插图,大多数是文章思想感情的体现。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给图配上短文。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它以整页的篇幅描绘了“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的动人情景。而扬科的外貌、内心,课文只字未提,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联系上下文语句——“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等。可以“琴”为题,以课文插图为依托,重新编写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
3、抓住情感流露点。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只有学生深入领悟体会文本,才能与作者倾心对话,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的学生才能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此时,正是写“现在进行时”感情活动的最佳时机。如面对着《桥》中那位在大灾来临之时面容清瘦的却像一座大山的老汉,你想说什么?面对着《慈母情深》中母亲那双疲惫的眼睛,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当学生缓缓打开自己的情感之门时,在情感共鸣处进行练笔,学生的心迹自然真情展露。
二、品味生活,激活写作素材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张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通常情况下,学生作文的选材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
1、媒体引路。习作内容空洞、言语贫乏,这与学生缺乏体验不无关系。指导作文时,可以借助实物、照片、歌曲、录像等媒体再现生活,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如中年级作文《热闹的菜场》,虽然课前布置学生逛过菜场,但要让学生具体生动描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学生经历后留下的印象不一定深刻,但如果教师利用手机拍摄下热闹的菜场情景,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电脑展示画面:丰富的商品、沉甸甸的菜篮子、熙熙攘攘的人群、顾客和商贩讨价还价的情景、商贩麻利地宰杀鸡鸭的情景……这些真实的图片画面会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加深他们对情景的印象,学生定然会绕有兴致地拟标题,用生动的言语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作文练笔,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角色表演。针对儿童喜欢表现、擅长表演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扮演习作中的有关角色,进行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如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次上医院》,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家长和孩子,再现了看病就医的情境,孩子面对针筒、挂瓶时的紧张恐惧,家长的苦口婆心,医生的和颜悦色,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毕现。面对活生生的画面,学生写起来自然具体、生动,充满情趣。
三、品味语言,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过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呢?笔者以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品味,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1、品写法,学技能。学生手中的文本应该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好材料,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品读领悟文本语言,学习大作家们的语言风范。如小学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简洁、传神,廖廖几笔就勾画出一个农村少年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形象。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学生每次写人“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不高不矮的个子……”等千人一面的毛病,进行有意的观察练笔训练,引导学生领悟外貌描写的方法。我先让学生在书中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为什么要写“紫色的圆脸”——说明经常在海边日晒风吹,从而说明他健康。)最后得出:
①外貌描写可以从肖像、神态、服饰、形体等几个方面进行。
②抓住特点。抓住人物独有的、最能体现他特点的部分写。
③以形传神。通过描写,要能体现出这个人的个性、品质等,才能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如现其人。
接着出示了孙悟空、猪八戒、哪吒、哈利波特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神话、卡通、科幻等人物形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人物的外貌。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再抽学生在全班交流。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建议: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人物外貌,体现人物特点。在此基础上,我让同学选择观察自己的班上的一位同学并描述他的外貌,再抽学生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同学猜是谁。结合课文和学生了解喜爱的生活来训练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吧。
2、多体验,丰个性。学生不同的体验也会对习作的表达形式带来影响。我曾在班级以开展以“塑料袋走进家庭后”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进社区、街道进行调查访问,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用自己喜爱的表达形式来汇报活动成果。结果喜欢童话的学生写了童话故事《塑料袋的自述》,生动形像地描述了塑料袋从诞生到走进家庭的经历,表现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一些同学在亲历体验中深切地感受到要解决塑料袋管理上的问题,关键在于要让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于是,他们有的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塑料袋大量进入家庭以后,随处可见乱扔的严峻现实,还配上自己现场拍摄的照片,展示在宣传栏内;有的则向环部门写了一份建议书,呼吁关注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个性化的表达,生动独特又富有新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像“集腋成裘”,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平时能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要我们用心设计活动,细心呵护兴趣,耐心指导写法,决心督促练笔,以我笔抒我心,让学生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小学生的作文个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清香四溢的芬芳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