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人皆有之,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良心的呼唤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良心的呼唤
不久前本报《副刊》发表了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良心》的电影故事,读后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良心》,呼唤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心。
白花子面对歹徒行凶抢劫,英勇搏斗,壮烈牺牲,凭的是良心;身负重伤的崔福顺毅然担负起抚育烈士遗孤小红莲的重任,凭的是良心;署名“金穗”、“白云”的张培英、陈开芸连续3年不间断地给素不相识的小红莲汇款,凭的是良心;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连续报道,天影厂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拍摄《良心》,也凭的是良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良心和责任感。
什么叫良心?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这样解释:“良心就是共同商议好的理所当然的东西,也就是人所共知、大家一起通过的规矩”。简言之:良心就是一种责任心,就是一种善行。喜善恨恶之良心,人皆有之。良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士,监视着我们别做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坏事,督促我们主动地、自觉地去办好事,多行善。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良心的觉醒,最可怕的是良心的湮灭。
《良心》,呼唤我们做一个有良心的好人。
篇二:良心的呼唤
两岁女童接连遭遇两辆汽车碾压,18名路人无人施救,一名捡破烂阿婆的善良反被质疑为“想出名”。 “小悦悦事件”正在引发舆论的沉痛反思,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让人变得如此冷漠、冷血,道德被搁置,良善被嘲弄。
强大的社会舆论,有可能放大了冷漠的阴冷程度,但从教师该不该扔下学生独自跑路、特殊人群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被让座、老人摔倒该不该被扶起等问题的讨论,到见死不救讨价还价、遇到跳楼起哄叫好、可怜讨薪反被厌弃等现象的累积,我们或许不得不直面残酷的现实——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是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这个有着优秀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目前确实缺少足够的道德底气。
“小悦悦事件”让人从情感上实难接受,一味悲叹没有用,反思在进行,反思有必要,但一些陈词滥调实际上并不利于反思的深入,反而是反思的障碍。
我们反对对道德标准认知的窄化。在一些人看来,不害人、不做亏心事就是坚守道德,对他人的疏离、麻木、冷漠则与道德无关,是某种现实下的无奈。这样的想法充满自私和自以为是,是对道德责任的逃避。还有人认为,冷漠现象不是道德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诉诸于法律。这样的论调忽视了道德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只会造就一个更加冰冷的社会。道德问题必须从道德本身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