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良心作文合集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良心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良心作文 篇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扑通扑通的良心,这颗良心扑通扑通跳动的动力是诚实、友爱、正直和善良等。可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孝顺。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让人感到温暖;孝顺是大山,让人感到安心;孝顺是清风,让人感到慰籍。孝顺是中华人民的美德,我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孝顺的心。
就拿我来说吧,我的爸妈每天都在外面辛苦劳累,加班加点地工作,都是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他们不曾亏待过我,我被他们呵护的很好。可是看看爸爸妈妈,他们的脸上的皱纹,佝偻的背脊,粗糙的双手,都是因为我才会变成这样的,然而他们从不曾在我面前抱怨过什么。
他们给我的爱太多太多,如潮水一般向我涌来,置身于爱的海洋中,使我时时嗅到幸福的味道。我常常想我能为父母做什么,来报答他们。是在他们疲惫的时候给她们按按肩或是在他们口渴的时候倒杯茶,或是在他们伤心的时候安慰他们?这些都不够。可我会努力并且持之以恒,让父母感受到来自于我的一点点微簿的爱意和孝顺之心。
我自己所回报的都觉得如此至少,我不懂的是为什么现在社会有如此之多虐待父母的事。每当看到新闻里那些老人身上的累累伤痕,浑浊的眼睛里含着的泪水以及被赶到大街上单薄的背影,我的心就阵阵抽痛,觉得那些当子女的简直太可恶了,他们的良心肯定已经千苍百孔了。他们是如此不孝,连乌鸦都知道反哺,羊羔尚且跪乳,他们连动物都不如。
我不求他们像《卧冰求鲤》和《哭竹生笋》里的主人公一样,那么尽心尽力的侍奉父母,可起码要拿出基本的尊重和善待,让父母安享晚年。那样残忍地对待父母,对得起自己那颗扑通扑通的良心吗?对得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语文书上的这首诗,非常形象的概括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可见从古至今,孝顺一直被人们所歌颂的主题。又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人们对孝顺的重视。让我们习传统,知感恩,行孝道,对得起自己那颗扑通扑通的良心!
良心作文 篇2
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地跳进荷花池去就何大妈,事后何大妈心存感激登门道谢,孙老伯便要求她找电视台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因此,孙老伯也遭到了质疑,其实,大可不必对救人者如此苛刻,孙老伯救人只不过是因为良心而已,想想就能知道他不可能只是为了炒作自己而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只不过是良心而已。
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相继被两车碾压的小悦悦,7分钟之内,18名路人竟然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最终失去幼小的生命。而陈贤妹也因这次善举获得了“良心人物”奖,颁奖时,当大家为她鼓掌,她说了一句话: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她所谓的“应该”只不过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她做不到对一个生命漠然视之,也不会在那么危急的时刻去考虑这么做是否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没有任何杂念的良心而已。
“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让我们仰望。”奋不顾身用自己的'双手接住从十楼坠落的孩子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良心。
危险来临之时,她能想到去做的的只有奋不顾身的冲过去,用双手接住孩子,而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安危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出于良心的本能。时间不允许她去考虑自身,良心也更加不容许她就这样看着一个生命在眼前陨落。良心而已,而她,做到了。
跨越海峡的爱心让麻风村儿童受到教育的张平宜;一心为民,晚年又义务植树造林,将林场全部捐出的好书记杨善洲;小巷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小女孩夏鹃......他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良心”这两个字的含义。他们的行动仅仅是出于良心而已,不带任何杂念的良心。
救人的孙老伯救人时难道会先去想如何借此炒作自己吗?或许我们应该给予那些“良心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救人,只是出于良心而已。
良心这般,只是一种善良,一种慈善。对那些“良心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良心之花盛开经久不败。
良心作文 篇3
时下,网络、电视、报纸上关于本是助人为乐却反被诬为肇事者的新闻数见不鲜,引起社会诸多媒体对摔倒(或被撞倒)者“扶不扶”问题的热议,甚至被编成同名小品在春晚演出。
关于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自已遭遇不幸与横祸时,面对别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他们不仅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回馈,反而变本加厉去敲诈,去诬陷。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颠倒黑白,蛮横无礼。这样的人,是把别人的善良、真诚、友善当成欺诈的理由,正如小品中的好心人,因为“碰瓷”者的无耻,屡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反观部分敲诈者,他们的生活真的很拮据,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哪怕这伤害完全是出自本人的原因)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好心人的反诬嫁祸虽然无耻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目前我国的社保、医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我想假如有人在遇到不幸时,有政府有力的救助做保障,他们还会顶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压力去讹诈吗?
说到底,“扶不扶”问题是一个对良心拷问的过程,让那些真正违背道义的人因为良心的缺失而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也就不会也不敢胡作非为;政府的救济求助体系如果能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饥有所食、病有所医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又有谁会放弃做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去“碰瓷”呢?
只有让良知和感恩这些传统美德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才会在社会上形成对是非曲直的准确的评判标准,以正直、公正、平和的正能量去化解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戾气,让诸如“扶不扶”的困惑不再成为一个尴尬的社会问题。只有大家都去“扶”,才能不仅扶起每个摔倒的人,更重的是才能扶起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