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8篇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名人小故事8篇,请参考!
【篇一:孔子因材施教】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
他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子,恰好孔子从屋子里走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子看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惊呆。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
【篇二:朱德元帅挖泉水的故事】
朱德元帅出生在四川仪陇一个世代佃农的家里。他从小就热爱劳动人民,乐于为乡亲们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土地龟裂,禾苗干枯,连饮水也发生困难。乡亲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成长龙担水。
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湿。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约几个小伙伴来挖。你一镐,我一锨、费好大的劲,才挖出一个深坑。可水呢?点滴也没见。有的小伙伴泄气,撅着嘴巴说:“这里根本就没有水,咱们白干。”
朱德却不肯罢休,他仔细观察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哪能这么湿?我们看准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湿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挖不久,一股清泉果然从地底下汩汩地冒出来。大家高兴得跳起来,都说朱德有主见,有毅力,又为村里做一件大好事。
【篇三:林兰英坚持读书的故事】
女科学家林兰英的家乡在福建省莆田县。在旧社会,女孩子上学很困难。
当林兰英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她的堂姐妹都纷纷退学,回家做家务事或外出当女工去。妈妈也劝她:“一个女孩子家,念书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纳鞋挣钱。”
女孩子读书就真的没有用?小兰英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不平。她写信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倾吐自己的心里话。爸爸的思想倒很开明,多次回信鼓励女儿:“在外国,有出息的女孩子多着哪!好好念书吧,只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干大事!”
小兰英从此发愤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年年成绩都在前三名。可妈妈受封建思想影响,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儿上中学。兰英对妈妈说:“中学里有规定,考第一名的学生不用交学费。我要争取第一名!”妈妈又气又急,赌气说:“好!要是交钱就别去上学!”母女俩就这样达成协议。
林兰英怀着一团火跨进莆田县砺青中学的大门。刚进校时,男同学都瞧不起她,还有人讥讽道:“单独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头念书长不!”
林兰英睬也不睬,只是埋头读书。虽然,她每天都要干许多家务活,但上学从没有迟到或早退过。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总是按时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林兰英果真得第一名。一直到初中毕业,她每个学期都是第一。妈妈无可奈何,只好认输。
【篇四:以小见大说诚信】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一个棋子,最后胜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他的不诚信。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篇五: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
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冯玉祥买肉敬父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爱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兵。
那时,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十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钱,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十分奇怪,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十五岁。二十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一首有趣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