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汇编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篇1
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就开始了,从除尘、祭灶、请菩萨……各种充满年味的活动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了。
春节的序幕从掸尘开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床,拿着鸡毛掸子这里扫扫,那里掸掸,做妈妈的小帮手。可是为什么要除尘呢?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跟灶王爷有关。灶王爷会把每户人家做过的好事坏事都记下来,因为事情太多了,灶王爷靠记忆是记不全的,因此它把这些事情记在哪里呢?传说是记在这些灰尘上面的。也就是说你这户人家如果灰尘越多,灶王爷记的事情就越多。各家为了让灶王爷把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尘,好让灶王爷没什么事情可向玉皇大帝汇报。
腊月二十三,就得祭灶神了。外婆早已把准备好的祭灶果给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在祭灶神结束后,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腻腻的祭灶果了。然后要上年货市场购买年货等一些过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宁波地区俗称“小年”。
这一天过后,春节就来的特别快。伴着“年”味渐渐浓起来。炮仗声渐渐多起来,三十年夜在一转眼之间来临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亲朋好友都会在饭店吃完年夜饭后,给我包上红包,让我晚上压在枕头底下,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据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我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
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篇2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一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篇3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
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篇4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