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作文1300字5篇

2020-03-30七夕节

七夕节作文1300字 篇1

  七夕流萤坠河星,小楼沉梦随香风。

  岂知青鸟行千里,正立君前望荷亭。

  ——题记

  浩淼银河的轮转中,让我深深地感知,每一个七夕,都是上苍专门为我们两个人精心设计的:没有遇到你的时候,所有的七夕都是为你而路过;遇到你的时候,每穿越一个七夕的夜晚,都因和你一起沐浴在河汉的波光里而幸福无限。由幸福的此岸,到幸福的彼岸,在季节里转身的瞬间,每一个前行的方向都是你!

  临近这个七夕,几日的溽热过后,接连的台风登陆,生生将这座南方城市的骈俪文章读成了初秋的小令:清晨的幽思,午间的酷热,向晚的风动,长夜的深沉,丝丝续续演绎成生命成熟的乐章。

  坐在夜色里,心贴近宇宙,沐浴在秋虫的呢喃中倾听天籁,便是最具诗意的时刻。忽然,瞥见一只小鸟从眼前飞过,飞向遥远的天边。起点从珠水划过,终点在卫水中央。我想,那一定是传说中的喜鹊,一心赶着去搭鹊桥,好让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相会吧。

  突然想起易安的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最喜欢这一句,一个“谁”字,把千般柔情和万般企盼都溶进了血液中,有你的深情文字、厚重乡音、绵绵爱意。举首遥望,星光灿烂,繁繁点点,是一颗颗灵动的心闪烁天空中,那天空就是你宽阔的胸膛。有让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有青鸟翩翩飞过的痕迹,有云间风帆的悠忽缥缈。哦,原来雁南飞,叶北去,薄暮已渐清寒,西楼月满,星河泛滥,为你我的相思成灾呢!

  细细算来,这是我们在一起的第四个七夕节了吧,真的,走的最急、最快的一定是光阴,才春衫试罢展露青涩笑靥,转眼便枫红枝头徒自枕月听霜了。我喜欢这种安静而清新的感觉,自信而坚定地守望着你的挚爱,才是七夕最好的礼物。

  平平淡淡才是真,为君惜君唯有君。越来越喜欢这世间的烟火气息了,大概人世艰难,太多的小欢喜亦是难得的,她就躲在新鲜不起来也陈旧不下去的寻常巷弄里,隐隐然将日子的尘烟锈迹清柔拂去,伴我日日洗钵沏茶的繁琐起落。还是一句四年前的老话:有你真好!感觉到有这样一天,也相信这样的一天一直会伴我们终去。

  想起上个月的那个时刻:悠悠醒转时,环视四周,发现闺蜜紧紧拉着我的手梨花带雨,身经猛涛骇浪,如涉千山万水,多少艰险走过,多少噩梦沉浸。我梦到自己在一个幽幽的长长的隧道里穿行,漫长,奔波,崎岖,终于石破天惊般的感觉,你伸来一双温暖厚重的大手,我看到了一片午后耀眼的阳光……

  知道我给你打电话时,你在喜极而泣,我笑了,很幸福的感觉,因为从此懂得,我余生的每分每秒都是赚来的,你的爱赚来的。所以,我要善待身边所有的人,善待你,还有我自己。

  也越来越喜欢平淡了,甚至在七夕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来临时,已经没有以往的吵闹,平时每周的一文一字,每天的一句一语,那些平平淡淡的细微处,已经带给我无法言说的小小欢喜。正如你今天上午电话里的一个激烈而平淡的吻。不是吗?人生原本就是寻常的,一诺之下坚韧相守,彼此肝胆相照的宽悯与纵容,都衍生于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令你我无不深深珍惜。

  更越来越喜欢简单了,慢慢学会了放下一些,拾起一些,象极了庭院里那株茉莉花,不动声色的清宁淡定,与生活温柔相待,是猎猎风尘中打磨出来的沉敛和清疏。所以,亲爱的亲亲,一定要相信我的爱,我的坚守,我的唯一,我的至恋,我的思念,我为你渡过的这个七夕,还有以后无数的七夕……

  亲爱的,越来越喜欢想你了,真的,有时候想想哈,想念就是一座鹊桥。一句话,一个细微的表情,便是默契的心悸,任凭思念的情绪肆意流淌,在思想、在灵魂。想你的空气里始终有一种相知相惜的味道,重复千万遍地告诉你:有你让我想念真好!

  生命本就经不起推敲,示人妥贴,得人安暖,在余下静好的岁月里,我只愿在今后的每一个七夕晚上,陪你碾尽一池墨香,在彼此的掌心写下“与你一起变老”几个瘦金体,然后痴痴相望浅笑,素心字对素心人,无复他求了。

七夕节作文1300字 篇2

  七夕有很多习俗,下面我就逐个介绍: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 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 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 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 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 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 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 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 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 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 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 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 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 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 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 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 称为“化生”。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 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 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 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 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 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 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 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上一篇:迎中秋庆国庆的作文下一篇:我的同桌曾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