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作文700字 篇1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作文700字 篇2
七夕是我们村里喜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把客人请到家里作客,整条村子都喜气洋洋的。
那一天来临了,家里就把桌子和椅子通通都拿出来摆齐,然后请酒楼的厨师和杂工来做菜,如果是自己做的会忙不来,就情来帮忙哦!
那家酒楼的菜真的很好,他们非常认真的,细心的去做好每一道菜,菜做出来了,我目瞪口呆的,多么完美啊!很多路过的客人都围观起来,其实是我们一家和许多家的人一起请他们来的,因为酒楼的老板也接上门为客人服务的,所以他们就来了。到了吃饭了,入席我们家的客人,看到了桌上的菜说:“卖相很不错噢。”吃完后他们更加赞叹不已,我觉得做菜的厨师和杂工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这里吃、喝,他们却在清洁做完菜的工具,很不适合,我们在高兴,他们在工作,所以我就拿了两瓶大大的汽水出去送给他们喝,让他们心里高兴,我们也开心了。
走到小街上,看见有些人在摆地摊卖东西,摆的都是琳琅满目的玩具,精致的饰品和晚上会更亮的荧光棒,许多的小朋友都买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和其它的东西,摆地摊的东西真的非常的多,购买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小街上就非常的热闹!
到了晚上,晚饭也非常的丰富,非常的美味,客人也吃的很开心,晚饭结束后,我们搬着椅子去村里的篮球场看粤剧团的演出,每到七夕节,我们村都有粤剧看做三个晚上,这是我们村里的村委会请回来的,我们把椅子拿到前面,这样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到了八点,粤剧团开场了,表演的人出来了,每个人都化了妆,很好看,剧也非常精彩,在粤剧表演中,我有一个人非常敬佩的,他就是那个粤剧团里的文武生兼花旦,他不但唱得棒,还会唱女声,非常棒,戏也做的精彩不已,大家都喜闻乐见,多开心啊!粤剧看完了,大家都恋恋不舍的,非常期待明晚粤剧团的演出,我非常想去后台问那文武生拿张签名照,因为他实在太棒了,可惜我没有去,因为实在太晚了,我要回家了,我也不想去打搅他,他演出了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就这样,这个充满喜庆、快乐的七夕在晚上的十二点悄悄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了。
七夕这个节日,让我们整条村子充满喜气,让来到家里的客人充满欢乐,让小朋友们充满声,这个节日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七夕节作文700字 篇3
漫步在雨后乍晴初秋的傍晚,路两旁被风雨吹落在地成片的木槿花瓣,在如醉的夕阳中别具凄凉的风情。
秋雨后的木槿,依然有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枝头,在厚重沧桑的墨绿中掩映着,透过坚强成熟的绿色,我虽没有发现夏日里的千娇百媚,却看到了风雨后一缕令人心醉成熟的韵味。
远处晚霞微醉,浮云低垂。暮风凉爽,轻拂额面。此刻,平淡于朝花暮落的心绪,强烈感受到风雨变幻中季节的年轮依然明显。
季节的风雨,使春天的嫩绿逐步昂然奔放,在热闹繁华中归于成熟厚重。犹如人生总会有雨季,总会遭遇风吹雨淋。有人说,“天空在用雨水给大地写信,沉寂的绿是大地回复天空的第一封情书”。每个人孤独的行走在岁月的风雨中,随波逐流的灵魂也该总希望找到栖息的家园。
我此时的情感,应该如同眼前的湖水,清淡恬然。桥上疾驰而过的汽车灯光,掠过水面,一瞬即逝的璀璨后,在博大平静的湖水中竟然无痕可循。只有远处不知名的一曲笛音,浅吟低唱,依稀有着沧桑的味道。久在喧嚣里,尘埃满玉笛,仿佛世间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不快和辛酸,已融入这涓涓的湖水和低沉的笛音。只愿夜色中那曲沧桑笛音的身影,也寻求到这片刻的宁静和恬然。
初秋的湖畔,夜风竟然有些渗凉。坐在车中,享受着森林、湖水、星光、笛声的静谧。我不知有多久没有看见过这深沉的夜幕,繁星点点。听老人们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个人,我不知那颗星星是我,和我相依相靠的那个星星又是谁?有流星闪过,我也没看清从何处来,去了何处。相信又是世间的一个人告别了喧嚣。
眼前渐渐的模糊,前挡玻璃一片迷蒙。我习惯的打开冷气,片刻的清晰后,又是迷蒙。身体有些冷,打开热风,玻璃上的露水也渐渐蒸发,眼前的景物一片明亮了,湖水依然博大平静。我思索刚才的情景,冷寂可以得到片刻的清晰,但是,有了温暖,你的眼前就是永远的明亮,即使在深邃的夜里。
徘徊在桥头,桥上闪烁的车灯辐射下湖水依然明亮。远远望去,融入远处的森林中的湖水无边无际。
我不禁灵光一现,努力地找寻着,此时的景象,恍惚是这七月的鹊桥银渡。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有缘人鹊桥终会渡,缘份上天既然注定。徘徊桥头的我,依稀看到了桥的那头宁静守候的你,犹如那苍绿掩映中心醉的红颜,成熟典雅。
我在桥下的潺潺流淌湖水的浅吟短唱中,分明已跨鹊桥银渡飞到你身旁。即使每年一夕,如此我已感动千年,守望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