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2020-12-31声音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2016年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2000年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02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10.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相关文章:

1.西南学校校徽

2.校徽注释

3.校徽图片观赏

4.定福庄校徽

5.首都医大校徽

6.校徽设计图

7.上海理工校徽

8.大连大学校徽

上一篇:南昌大学校徽下一篇:兰州大学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