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

2020-06-27说明文

  篇一:《 “龙城”还是“卢城”》阅读练习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依据的一项是( )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篇二:《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阅读练习题

  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的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雾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要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影响。

  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

  1.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2.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 遇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上一篇:观察自然现象初中作文下一篇:《蓝莓》高三说明文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