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一家之言:高考作文题告别抒情。
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先生在《理性精神——大国崛起之关键》一文中说:理性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还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追问。利玛窦曾在《中国札记》里,批评中国人没有理性思维,缺少理性精神。
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考(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我发现今年部分省市的作文题,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
以往中国的作文试题明显地带有抒情性,而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国,都比较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比如2010年法国中学生会考作文题:1.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是否应该忘记过去?3.解释托马斯·阿奎那作品的意义。
这些作文考查的都是学生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再来看看去年美国高考作文题。第一个,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第二个,接受群体的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免于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吗?第三个:鼓励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
这种没有对错之分的考题是美国作文最爱出的一种类型,其考查的并不是学生在这方面的态度,而是看学生如何能把自己和点评作文的老师说服了。也就是说,要看你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如何把你的观点呈现在阅读者面前,然后用事例说服人,让人信服。
欧美这几年的作文题,往往是直接采用问句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抛出矛盾,启发学生理性思考,省去了学生审题的时间,又不带有命题者的主观色彩和情感倾向,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