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思考作文汇编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考作文 篇1
这样一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会说很简单,小孩子都会,而事实上却不是。
一家公司应聘职员,面试时主考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10减1等于几
一些应聘者神神秘秘的趴在主考官耳边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还有些人自作聪明,说,10减1等于9,就是消费;等于12,就是经营;等于15,就是贸易;等于20,就是金融;等于100,就是贿赂。
无数应聘者中只有一个人回答等于9,还有点犹犹豫豫。主考官问他为什么,这位应聘者小声的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
说罢,又小声的添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的好的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的武器了。
最后,这个诚实的人被录用了。
有些事情其实很简单,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复杂。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而客观的看待问题,就不要把简单的事情看的过于复杂,把复杂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
10减1,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等于9,无论什么时候。
记得以前,同学之间很流行一种问法,1加1等于几,每当有人说2时,他们就会说,不对等于田,当你说等于田时,他们又会说,不对等于土,等于士,总之永远不对。
现在知道答案了,不管怎么变,1加1永远等于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你认为是对的,除非别人真正有道理,那么在这之前相信你自己吧。
思考作文 篇2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很多很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本《去远方长大》。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爸爸为了让体弱多病做事拖拖拉拉的儿子修修真正体会到困难和挫折的滋味,“甩掉”身上的“毛病”。20xx年暑假爱好骑单车的爸爸带着9岁的修修,沿着川藏线从他们住的城市重庆骑往拉萨,开始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天路骑行。
修修和爸爸的这次天路骑行一共骑了2553公里。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同时也看到了很多美景和风土人情,如:在康定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在雅江看到了蓝天白去,美得犹如世外桃源,还有在吉达乡看到那五颜六色的彩虹……一路上还遇到了热情好客的藏民,在他们遇到冰雹的时候,让他们借宿,还吃到了美味的藏餐……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最后终于来到了布达拉宫脚下,这使我明白:不经历风雨是风不到彩虹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想要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也是和平时努力分不开的。其实么,我也有个小愿望,想骑单车和爸爸去远方。
思考作文 篇3
提臀,收腹,抬头,挺胸,大踏步向前走。
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猫步。
猫永远是一种慵懒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散漫,却有着威慑众人的高贵与妩媚。或者说猫的灵魂是纯洁的,他不允许自己低贱而卑微的生活,他追求华丽与柔软的缠绕,却永远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态,缓缓站起伸一个懒腰,然后轻盈落地。傲视着身后的一切,包括人类。
猫的叫声让长夜不再寂寞,他的眼神拨动着人的心弦,因为那里面永远都包含着睿智的光芒,微弱却永恒的生存,不熄灭。柔顺的皮毛让他更加冷漠,不带有任何血色的冰冷沁人肺腑。
是他揭开了黑夜的神秘面纱。房顶的瓦片是他的琴键,路边的杂草是他的爱恋,树木的绿枝是他的羽箭,让他带着自己矫健灵活的躯体酣畅淋漓的在屋顶奔跑,在路边嬉戏,在枝上远望。他在看什么呢?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
这使我莫名的想像猫一样思考。
知道么?猫的灵魂是自由的,是风,捉摸不定,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奔腾,飞翔,不带有任何色彩生活在阳光下,羁定而坚强。他永远不受任何事物的纠缠和威胁,那慵懒淡定的眼神能说明一切。在一夜奔跑后,他会等待阳光静静看着他的眼,在这个世界沸腾之前,沉沉睡去,跟着太阳的步子,闪过一天。
学习像一只猫一样思考,真的是一个奇怪的想法。他宁愿自己的心灵世界是黑色的,不带有一点光明,里面会蓄满了泪水,满藏着痛苦,积压着哀愁,可是有太阳的日子,他仍是个快乐的生物。Maybe是这让他坚强,让他认真,让他执著。同时又虚伪高雅的活着。
于是又莫名的觉得猫是一种悲哀的动物,他永远压抑着自己的心绪,用漫不经心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用黑夜来吞噬着莫大的悲哀与痛苦,于是黑夜就肩担重负,印上了一层神秘的失落。
真的很矛盾。
或许我们真的要学习猫,同时鄙视猫了。
耳边却久久的回响:“你小芊腰,轻轻的跳,明目似火花水晶返照,够晒俏够哂照。”
思考作文 篇4
今天下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孩子们对一段话的理解真是让我啼笑皆非。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教材出示了三个事例,其中第三个的主要内容是:李路杰对什么都感兴趣。一天把家里的电话拆开了,却装不上了。爸爸知道了,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说:“既然拆开了,就一定能装好。”结果李路杰装好了。然后要求孩子们谈谈对李路杰的爸爸这个做法的评价。讨论的场面是热烈的,让人欣慰的,就是质量不高: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不赞成这个做法,因为他乱拆电话还鼓励,明天还不把房子给拆了(我晕死了)?一小部分的孩子赞成这个做法,但是理由是:如果不鼓励,孩子就装不好电话了,这个电话不就报废了(又晕死,都挺心疼电话的)?只有吴博伦的意见是高屋建瓴:我赞成,因为这样做就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了!但是这个答案,几乎全班的孩子都表达出了否定的意见。
孩子们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由于是下午的课,下面就接着写作文了,没有时间和孩子们谈谈,就在孩子们写作文的时间里思考了许久,得出这些答案,明天得和孩子们交流一下,以检验是否正确。
1、这可能反映出我班的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着误区——不喜欢孩子搞“研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可能都会动手搞一些家长眼中的“破坏”:拆闹钟,拆录音机,拆影碟机;解剖小玩具,甚至是小动物……这些行为要么会造成家里财产的损失,要么会把家里弄脏弄乱,要么使孩子受伤,反正家长看到这一切往往生气,对孩子斥责。可能我们班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都认为李路杰爸爸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如果这样的话,家长们都大错特错了。孰不知,这一声的斥责,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发明家啊。正是因为有好奇心,牛顿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才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才成为了最伟大的发明家……实际上,人类创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兴趣!真是得让孩子的家长们多读读“帆妮儿”的博文,学习“帆妮儿”的爸爸妈妈支持孩子进行“科学研究”的好的做法。
2、这一定发映出孩子们在阅读方面有欠缺——只注重了“量”,没有过多的注重“质”,即没有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因为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刚开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在搞读书活动的同时,用了加分的办法来诱导孩子读书。很多孩子读书的动力并不是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加分而读书。很厚的一本书,往往只用了三、四天就读完了。我在检查读书效果的时候为了不打击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所提出的关于书的问题不是很深入,仅仅考察是否读过,并没有考察是否认真读过。按照我原来的设想,先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可以“囫囵吞枣”,可以“不求甚解”,先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再提出更高的要求。看来,到了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时候了。一方面检查孩子们读书情况的时候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必须是用心读过,用心思考的才能回答上来;同时在检查中发现用心读书的孩子大力褒扬,树立榜样,带动全班的孩子们都用心阅读,其实这方面的榜样是很多的,吴博伦就是一个。
不管上述的分析是否正确,得立即改进自己在引导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如果分析的正确,再想办法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