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前进小学,我的名字是张宏,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一节课,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说方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比例尺的应用》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尺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有关的数量关系式,掌握求实际距离的解决方法,并会解答这类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正确求出实际距离。在设知数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使用的单位不同,因此教学难点是设未知数时使用哪个长度单位。
四.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尺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来求实际距离或者是图上距离。解决这类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解答。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时,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学生的不同解法,可以归纳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计算的过程中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在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时,要和学生强调解设中单位还应该是厘米,因为图上距离的单位就是厘米,所以要统一。
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理解比例尺时,一定要结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
教材上介绍了3种解题思路,但我觉得前两种的思考方法是一样的。且第2种思路中“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这样的理解有跳跃性,我觉得还是让学生理解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00厘米”,最后让学生看问题所求的单位名称与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需要统一单位,这样学生比较好理解。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这类问题,可能学生对这样的解法和方程解有一样的感觉,怕麻烦!但作为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必须让学生掌握,所以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这两种思路都掌握。在以后的练习中,如果题目没有要求解题方法,那么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答。
五、说教学程序
1、复习准备
本节课是紧接着前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展开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在学习新知道之前,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回忆,有利于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获得整体的,系统的知识。因此,我一开始按摆了复习。
2、联系生活学新知
参与是发展的前提,兴趣是参与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才能得到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趣味性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里我没用课本中的例题,而是根据实际改编的。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素材,这样会使冰冷的数学产生亲和力,使学生感到亲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接下来分析条件和问题。在设知数时,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板书中,我故意空出来。提问:你觉得这里设什么单位更便于计算?然后用红笔加以强调。再写出关系式,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对照列方程解答。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再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着结合岚皋地图,设计了课中小练习,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之后进行了课中小结:怎样求实际距离?要哪些条件?
3、巩固练习
数学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4、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购物策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所设计的有关折扣问题的教学。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媒体使用、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课后分析七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打折促销活动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这节课设计中,我遵循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注重“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重视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在购物广告展示、对比和应用中认识“折扣”和“买几送几”的含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优惠方式。
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优惠方法。
教、学具准备:广告纸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折扣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争辩、评价反思等活动时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合作交流的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四、媒体使用
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媒体,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插图)课堂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利用学生收集的信息来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展示了教学成果。
五、教学流程
在对教学目标的反复研究、以及新课标的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实践模拟,拓展延伸;五、全课总结,自我评价。下面,我将分别介绍教学的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本源于生活,我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首先由教师展示学生都熟知的商场的一则广告语“每满199元就送200元券”引入课堂。(插图)引导学生分析、理清商家的这些活动并不会亏本,而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再通过学生信息的收集,(插图)含义的理解,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区分“省现金”和“送券”的区别,并设下疑问“如何在这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中,也能让我们消费者获得利益”,从而引出课题《购物策略》。
二、实践感知,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本环节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能根据购物商量的不同合理地选择优惠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再次提供买书的信息,创设争辩的情境,引导学生比较“买三送一”和“全部七五折”。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数量进行计算。(插图)在计算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当买20本时,两种优惠方式的价格一样:当买30本时,“买三送一”的价格要高于“全部七五折”。从而产生疑问,这中间有什么规律吗?老师大胆放手,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比较小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找到的规律。(插视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买四送一”和“全部八折”这一问题,并能根据购买的数量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优惠方式,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购买大衣的生活情境,面对这一情境,学生提出:“怎样购买更合理”这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计算、研究发现:如果买一件,就选择“6折”;如果买两件就选择“每满300元就送300元购物券”。从而总结出购物策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正确的优惠方式。”
四、实践模拟,拓展延伸。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一环节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插图)采用小组合作,请学生设计商家折扣的广告语,(插视频)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提出问题:“在这节课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所感、所获。并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本节课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过程中得到发展。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大家在视频中已经可以看到,具体的版面设计如下:
购物策略
数据
合理消费
需要
八、自我反思
在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反复研究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下几点:
1、挖掘资源、丰富素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取的学习材料也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从生活中选取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
2、互动交流、寻找规律
纵观整个课堂,都是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中完成的。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探究学习,发现规律。
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本源于生活,本节课所选择的学习材料都来自学生熟悉的商场及生活情景,师生围绕这些情景展开讨论,学生个个热情高涨。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通过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比如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大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很有限。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采,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