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散文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1
一个人。一壶茶。一池荷塘。一轮明月。静静地,坐在荷塘边,披一身白月光。
秋虫低吟,伴着月色在荷塘流淌。今夜,晚风,秋虫,月色,荷塘都是我幸福的情人。今夜,你不在身旁。
心跳的声音在天籁间起起伏伏,如你渐行渐近的脚步。最终一粒萤火虫飞过,我的眼前闪过一幕幕我们的过往。那是一种被轻咬过的疼痛,那只调皮的黑蚂蚁,今夜你要逃向何方。
一列高铁擦着夜色悄然驶过。掠走风,以及一道银色的光。那是失聪者的闪电。片刻明灭将你隐藏的身影唤醒,关于我们的那些记忆被瞬间拉长。
绿色的信号灯光在中秋的夜里辗转蜿蜒。清澈而宁静,仿佛十年前你看我的眼睛。还有我脚下的那几对钢轨,它们不好意思听我的情话,干脆如蛇一般钻进了前方。它们的更远处,夜色一片苍茫。
其实它们无路可逃——那狭长的轨面上,分明有一种冷静的白色在时刻追逐,随月流淌。我在想,刚才那风驰的列车里,有你么?
和谐花园旁的黄山路,沿街的桂花细心地开了两成。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忽紧忽慢,仿佛是在和谁捉着迷藏。
仔细听,城市的喧嚣里也能筛出虫鸣,它们和桂花的香一样,羞羞答答,躲躲闪闪,一如第一次见面时你的忐忑和慌张。
这是一座盛世之城。路灯和霓虹都很招摇,它们彻夜地热闹着都市人的心事,俨然也把自我当做了另一种月光。
一路向西。十年之后,采一撮花黄放在手心,使劲地闻,我认真地猜想着你今日的模样。
一池的白月光。一城的白月光。一肩的白月光。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2
傍晚,天阴沉沉的,难道丙申年的中秋又是无月之夜记得去年中秋的"超级红月"刚刚露脸,便又藏到密密的云层之后,不见了踪影。但愿今年中秋的浮云不再遮月。
八点过后,中天的云层渐渐散去,一轮圆月破云而出,虽然有些黯淡,但毕竟有了圆月,心头不禁为之一振。
小时候的月圆之夜,总喜欢仰望着浩瀚的星空,凝视着皎洁的明月,听着外婆讲着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想象月亮上的影影绰绰就是清冷的广寒月宫和吴刚怎样也砍不倒的桂树,总想在那些斑驳的阴影中找到嫦娥与吴刚的身影,而大人的指点又总与自我的想象对不上号,因而时常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感觉。
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时代,中秋节时能吃到一块月饼都是一种奢侈,但并不能说缺少欢乐,毋宁说那个时代的节日由于会改善伙食,更为让人期待。在中午的饱餐之后,午时的课余时间大家都忙着寻找劈材和枯叶,晚上东西两个操场就会燃起一堆堆篝火,篝火的四周围坐着的都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大家笑着、喊着、唱着,尽情享受着中秋之夜的喜悦。而我始终觉得熊熊的篝火与满月的夜晚有些格格不入,火焰的红光破坏了月光的清冽,所以晚会结束后,总是喜欢独自徜徉在喧闹之后归于沉寂的学校,把自我融进浓浓的青光之中,想像着古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意境。
毕业后走上社会,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压力使我们无暇抬头看天,无数个完美的月圆之夜在疏忽中悄悄溜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我对月亮的独钟之情,慢慢有了复苏。只要是朗月,不管是如钩还是如盘,总想用镜头把它记录下来,以寄托自我心中的某种情愫。风景分为现实中的风景和内心中的风景,虽然记录下来的风景与心中的风景差距不小,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去尝试。
月亮的亏盈,使人想起亲人的聚散,所以苏东坡有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感伤,而朗朗的圆月又让亲人们感到"天涯共此时"的慰安,于是便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期盼。
月光不会热烈,它总是清冷的,但这种清冷并不令人厌恶,反而会让人感到某种愉悦。尤其是满月,只要天气晴朗,它总会把银辉洒满大地。皎洁的银盘有时飞在云端,有时爬上柳梢,有时悬在楼顶,有时挂在街角。
站前的明月让人顿生羁旅之情,古迹的月华使人望远怀古,我曾凝望着龙门的夜月,想象着北魏和隋唐的工匠在这伊水两岸,沐浴着如水的月华,洗去一天劳作的疲惫。我豁然醒悟,当年的月光,也是来自眼前的明月,原先我与古人共享一轮圆月。
月亮一路走来,把古人创造的艺术瑰宝带给我们,而把工匠永远留在了遥远的过去。若干年后,在此欣赏美景的我也会消失,消失得片痕不留,一如从未到过这个世界。原先,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渺小!
我居住的这个大院,位于古都西郊。那里的明月也独具风情,南山悠然亭上的一轮冷月昭示着"山间晴雨才经过,世事纷纭已笑谈"的哲理,牡丹小区的如洗银辉象征着大院生活的宁静,无名湖中的沉璧静影,把夜色装扮得分外娇娆,而高悬于司母戊微缩方鼎之上的朗朗皓月,又给人一种过分清冷之感,让人思考着这个大院未卜的将来……
月是故乡的明。在我心中最美最亮的月亮还是家乡的明月。它清朗如水,圆润如盘,把家乡的夜装扮得迷幻而富有诗意。自家小院中的月更是在无数寂静的夜晚悄悄爬上我的心头。那是苏北小城的一个独门小院,母亲生命中的最终十几年在那里度过,如水的月华透过丝瓜的藤蔓洒满院落,泻在母亲生前植种的盆栽之上,也许在这月朗的中秋之夜,母亲也在凝望着瑶台明镜,与她的儿子一样,寄托着心中的思念……
有关中秋节的散文3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一样。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便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可是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有网友在博客里说:仅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我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梦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先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
“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的有韵味。“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明月,烟渚,潇湘。小桥,流水,人家。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明白,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
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仅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还有一个有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没有什么亮光。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欢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欢乐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仅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团圆的日子。世上最远,莫过于心。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欢乐乐。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仅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完美。此刻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