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

2021-06-15[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散文作文汇总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文作文 篇1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中有一个衣柜,我知道那个衣柜的年龄比我还大,每次透过那衣柜明镜似的玻璃,我能看到一件纯白如羽的白色裙子。

  每次经过衣柜,我都会痴痴地趴在玻璃上看许久,我想等我长大了,个子长高了,就可以穿上它。我幻想着我穿上它,摆动这它的裙裾,荡漾着它的洁白,就像初夏即将盛开的莲花。

  阳光穿过玻璃,透过那白裙的薄纱,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年轻美丽生如夏花的女人。

  那件白色裙子是我母亲的,当年的她穿上它是那么的美丽,浅浅的红霞在湛蓝的天空点点晕染,就像她无悔精彩的青春美丽了她的人生。那么多年过去了,时间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纵横印记,但那衣柜里的白裙子还是依旧的洁白无暇,泛黄的思绪里那一份深藏的纯白点缀了她苍老的背影,那个青空下穿着白裙子爱美的女人,她是我的母亲。

  她抹泪告别了她的花季,含笑迎来了我的雨季,我也如愿穿上了那条白裙子。我没想到那条裙子会是如此的合身,它的每一片布料紧贴着我每一寸肌肤,我喜悦地摆动这裙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母亲站在傍边,她也开心地笑着,看着镜子中的我,说:“我要是有你那么瘦就好了,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愣住了,我回头细细的打量了那个羡慕我的女人,她老了,恍然间就老了,我是有多久没有那样凝望她,一个月,一年,十年,还是一个世纪,臃肿的身材,早已经寻觅不到的柳腰,黄胖的脸庞,曾经的白皙早已经不在。我突然害怕起来,或许我也有那么一天,老去的一天,我还会像母亲那样从容吗?母亲说过:“做过的事不要后悔。”那么她对我的付出可曾后悔过,那她用她的凋零来换我的绽放值得吗?

  我小心翼翼的脱下那条白裙子,我好似捧着一个珍贵的宝物,因为那是我母亲的青春,我不配拥有它,当我有资格时,那也是很久很久之后。

  傍晚最后的一缕阳光射过橱柜的玻璃,斑驳的光晕染黄了那洁白的裙子,微风吹过,柜子的门咯吱的响,仿佛是一段老去的沉吟……

散文作文 篇2

  会议间歇,入群读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感觉不像晓彬老师在说话。

  晓彬是校长,博览群书,工作循循善诱。而这两节作文评改课,他让学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布置完任务因事离开课堂。待他回到教室,学生未改,一学生捂着本子不让老师看,他生气地想:你不让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帮你,你还不领情,懒得理你。

  故事之后,是晓斌的反思,颇为深刻。但我无心细读,只想当面问问晓彬,这是作文评改课吗?这样上课老师“悔”死又有何用?学生有多少这样的两节课可以“聚在一起说话”,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晓彬学校的老师怎样上课,也不知晓彬作为校长发现老师这样上课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觉得有些心堵,这样的感受该不该发群?我迟疑着,打好的文字滞留在手机屏幕。

  想起寒假后组织的学生征文,一样的“令人头疼”,空话大话假话,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学生家长,问孩子的作文能否获奖,语气中感觉她对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这位家长是乡镇的小学老师,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补习班,补习班主讲教师是城内某小学业务副校长,以作文指导成名,在家长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习作,又拿出两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诉我,这篇参赛作文是她看着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亲笔。

  第二天,她来和我致歉,也是在诉苦。她说,辅导班的钱白花了,老师的辅导方法是,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孩子们背下来,然后插在自己的作文里……

  这个辅导班叫“写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细,某校班主任老师负责招生,语文老师负责提供范文,大家分成。辅导班生意红火,预退教师常年授课,辅导班有营业执照,属于民办学校。有些在职教师看着眼红,效仿三五人搭伙办短训班,或在车库或在农家,上边查得严,就说是亲戚家孩子补课,也就免去各种办班手续。

  想着晓斌是负责任的校长,想象他的学校该是另一番景象。这样转念,觉察晓斌“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在自己内心激起的波澜,感觉资源难得。想点击“发送”真实的感悟与晓斌碰撞。

  心有余悸,毕竟大家习惯“画饼”。画“饼”不给“饼”,不给“饼”而继续画“饼”,如当下盛行的教师培训,长而久之变作负激励。想起钱起的《省试汀灵鼓瑟》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如何无“帖诗”痕迹,还把人带到永恒的境界?我在思考我们这个群的发展前景。

  先发吧。近日在读奥修,他说心中没有光不要想着助人。此刻自己,内心被现实的“恶露”堵满,尚需清淤,怎能静心对谈?只想“捕捉”当下帮助自己。真诚地附上后缀:“对不起大家,请晓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应该与晓斌有个对接,何况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觉到杨老师病中多了一份担忧,或许我的“想当面问问”让杨老师顾虑大家难以接受,或许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许我的“认知”停留在了技术层面。泄气?失望?自己直觉捕得的感悟,思考后发群,其价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绪平和,探求真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不会消逝。

  “修改”?想着自己原来的写作,写人、记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张的字词渲染,最后结尾,再加上自己特别主观的评论以提高格调。这些文章现在再读,令我羞愧不已。有了这样的体悟,指导学生修改,只做两件事。一读,抓画面。二找,找形容词,找一个删一个,还原当时的场境。学生习作每天上墙,修改随时随地。时间一长,改起文章来,学生会找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想要说的情感。表面看,孩子们删掉的是“形容”,实际上,他们在学习审辨。还会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见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体系的一支。

  学者遂不失时机,以近日读经之惑相询,《大学》的“格物致知”可否作为“修改”之回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后,乃与‘诚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粗浅理解,格物,感之于外;致知,觉之于内。如宋儒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即内在生命节律与昼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觉”浅显释之,乃学者与教者相互感应。“觉”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交相互动,唤醒其本有的生命节奏而已。

  想一想读“令人头疼的作文课”心堵的缘由,是用课后的“思”替代当下的“觉”成为当今教师培训的导向,尚需“修改”。用近人严立三先生的《礼记大学篇通释》劝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应也;致者,极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极感而实有诸己。”

  广言学之,持一颗初心,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上一篇:关于散文的作文七篇下一篇:精选散文的作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