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2021-03-07心理

【实用】心理的作文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的作文 篇1

  读了《青少年心理素质培训》,我从这本书里,了解了健康到底是什么。

  其实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现在,不管是学生还是大人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商品生产带来的激烈竞争,人们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也必将面临着学习环境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矛盾问题,等等。

  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引起所处的成长环境,形成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朋友想要健康、阳光地度过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紧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素质。

  我从《青少年心理素质培训》中,了解了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防卫机制、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战术等等。

  我看了这本书知道了如何了解自己的心里状况。不好,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心里变的开朗起来。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再也没有那种心理压力很大,心里觉得非常的舒心。

  《青少年心理素质培训》真是一本好书,可以为我们在最好的花季雨季 ,带来明媚的阳光,赶走阴暗的乌云,这本书让我们受到启发

心理的作文 篇2

  主角永远不会是一群人,只能有一个。〔这是我在读《做一个最好的配角》后的启发。〕由于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耀眼的主角,一定会有人是配角。如果你把当主角看作是人生大事的话,你就会产生嫉妒心理,对自己要求完美,就会失去原本纯洁的梦想,这就是“主角定义”。

  其实有时候,当配角会比当主角更来得悠闲。你可以选择和一群朋友一起看书,书不必一定是有关学习的,可以看自己喜欢的小说,不用逼自己干不喜欢做的事来束缚着思维空间,让脑选择适合的东西,舒适、快乐地思考,这样难道不比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来当主角好吗?

  在看电视时,我们也许都只会关注那个完美的主角,认为他〔或她〕的全部都是完美无瑕的。甚至封他为偶像,对他的言行都感到崇敬,随他的思想飞跃。却忽略了其他配角,他们的十个行动不如主角的一个动作有魅力。但你又是否想过如果没有那些优秀配角的陪衬,你能看见主角的光芒吗?红花总要绿叶衬,只有主角没有配角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当神舟五号成功落地时,举国欢庆,杨利伟叔叔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他的确值得拥有这些荣誉,但我觉得背后的工作人员更值得嘉奖。他们的功劳绝对不是一天就能讲完的,他们饱受困难的考验,只为追求更好的品质。所以,这次的成功,同样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功劳,他们只是配角,在背后为成功付出。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重在说明配角无论在艺术中还是现实中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电影中的主角没有配角就体现不出他的优秀,一项伟大事业,没有配角就没有主角的用武之地。第二段对配角的阐释破坏了全文主题的深刻性。

心理的作文 篇3

  在这儿,我首先向你说一声:“谢谢!”因为你养育了我。十多年的养育。您又为我付出了多少的`辛劳,可您一直是无怨无悔!

  妈妈,是您教我认识第一个汉字,是您教会我做第一道数学题,是您引导我走进文学的大门,是您让我懂得什么是自信,坚强......十一年来,为了让我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您流了多少汗,淌了多少泪。妈妈呀,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一次考试,我考砸了。我把试卷藏了起来,并不是怕您骂我,我担心您已经工作很累,我不想让您为我的事而操心。但是最终被您在收拾屋子时找到了,那时的我非常害怕,但相反,您却没有骂我,而是细心地为我分析错题的原因。这时的您仿佛一束阳光照射到我幼小的心田,抚摸我受伤的心灵。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升上了五年级,这个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作业量更是直线上升。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压抑。是您耐心地点拨我,开导我,让我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每天早晨,您为了让我好好睡觉,总是早早儿,悄悄地起床为我准备可口的早饭;每天晚上,您陪伴我温习功课,为我端茶倒水。您常常为我点滴的进步而感到安慰,也常常为我的种种过错而忧心仲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不能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只好以我优异的成绩与乖巧来报答您对我的一番栽培!

心理的作文 篇4

  一、试纳阶段的把握及“硬任务”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每逢新学年开始,初二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纪律好、学风好。这是因为新的目标,新的环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同学的勉励,父母的嘱咐,老师的教诲以及成人感、使命感促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教育心理学认为成人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甘示弱,决心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原先基础好的学生更加满怀信心保持优势。

  我们把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称为“试纳”。这时期,学生的内动力特别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占上风,思想活跃,容易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维持一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录音,录相,并在辅导课上播放。

  由于录音、录相中插有教师的评述,学生既学范文,又明白优劣之理,收效自然会好。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口述作文,是因为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从而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基本原则是多体、多点、多角度,快速写小文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要做到一练一讲,多练多讲,这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

  这一阶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有些教师喜欢在接一新班课时把作文分压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阔斧地删削,以求按自己的风格定式。其实大可不必。这些学生从各自母校来到新班级,带有各自的长处,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我们认为“修枝”是必要的,“爱”应是出发点,“给予温暖”是最基本原则。

二、“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在通常情况下,初一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当初那种美好的憧憬经过一段学习实践,种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理想的圆月出现了缺口,逐步认识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们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能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意志坚定者,短暂的停顿后便又举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心情开始焦虑,渐渐出现停滞状态,这种情形有时相当持久,相当顽固,这就是所谓“高原”阶段。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越觉平平。

  这不是他们退步了,只是别人进步了,相形之下显得“逆水行舟”罢了。

  “高原”现象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课任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确的态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重在个别指导,而面批是最好的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多方面指导,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老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结合进行心理指导。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细诱导,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让学生心悦诚服。特别是对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晓以利害。

  有的学生会被批得面红耳赤,头上冒汗,这正是收效的时侯。这一阶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题,而应分类进行。如对议论文差的就多作议论文,记叙文弱的就多练记叙文,还可根据情况分得细一点。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矫正篇上。这种暂时的不统一是为了下一步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们在困难面前端正写作态度,鼓起勇气。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有了这个前提再进行技巧指导。我们常会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指导看成软任务,其实,它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特定阶段就更需要强化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同一阶段出现“高原”现象,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高原”阶段,这里只是就常有现象和多数学生说的。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僵持局面,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如同走过了艰难的羊肠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会更多地考虑志愿定向、职业选择。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对生活、人际、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调节定势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培养他们散发性思维,又要培养他们集中性思维。在作文教学的形式上要整、散结合。例如,在议论文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论辩课,在论辩的基础上间以写整块文章。在记叙文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情境和情节构想课,在此基础上写复杂记叙文。教师经过精心选择,集中一批比较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观点分歧的题目,进行课堂争辩。教师要推波助澜,创制激烈的气氛,把争辩推向白热化。辩论可以迫使学生千方百计搜求论据,又千方百计运用它去自圆其说,多面论证就在其中。又因为是辩论,各自不仅要维护自己的论点,又要批驳对方的论点,求异性思维也就在其中。关于情节和情境构想,也称为想象课。教师拿出雏形让学生发散联想,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非常有益。辩论和想象的最后落脚点在于写完整文章。

  在自然界,常见涓涓细流中漂着几片树叶,有时由于流量孝流速慢而树叶呈相对静止状态。当加大流量或流速时情形就会变化。定势中也存在障碍物,这种障碍物需要荡起激情来排除,而辩论课、想象课正为了这一目的。

上一篇:【精选】心理的作文四篇下一篇:关于心理作文合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