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的记忆优秀记叙文

2019-04-11叙事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春雨,让我想起小时“放水车”的事来。这是一类玩水的游戏。它既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它的乐趣,我想是今天城里孩子所没有的,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孩提时的游戏不少源于现实生活。“放水车”亦如此。我家住在浏阳河边一个小镇上。那里群山环抱,小溪密布,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水车。虽说是各式各样,但总的说来也就两大类:一类是起着抽水机的作用,如河边筒车、龙骨脚车,尽管形状差异不小,但功能完全相同,即打水灌溉农田;另一类是起着动力机的作用,如碓房水车、油房水车,前者用于带动碓舀舂米,后者用于带动碾子榨油,外形两者却没有多大的区别。所谓“放水车”,就是以“小制作”方式,仿造这类水车,放到田埂缺口处,让它随流水运转起来。这是我孩提时每个春季必不可少的玩耍项目。

  玩“放水车”的游戏,就得在头年秋季上山采集制作“水车”的材料。这种材料是老家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大家都叫它为“芒”。它有两大优点:一是质地松软,扦插容易,给手工制作提供了方便;二是重量较轻,转动省力,为流水带动创造了条件。到山上采集这种植物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伙伴们往往都是采集一段时间,然后便开展一场“抓特务”的游戏。在满山遍野的芒丛中,芒花怒放,遮天蔽日,白茫茫地一片,尤如电影中的芦花淀一样,躲藏起来十分方便。不过,这种场合也全凭一种机灵,不然同样容易被发现,这也就成了“特务”。按照游戏规则,对“特务”就得实施处罚:将手中已经采集的芒梗全部上缴,分给同去的伙伴们。不知是天生太笨,还是运气不佳,反正在我的记忆中,我好多时候都成了“特务”被抓着,只得乖乖地将手中的芒梗上缴。

  每年的春季是“放水车”的最佳时节。只要暇日遇上淅淅沥沥的春雨,田里的蓄水看涨,我的小伙伴们便兴高采烈地聚集到我家,一起动手制作小“水车”。将去秋采集的芒梗和平时收集的竹签搬来,按拟制“水车”的大小进行裁切,然后以芒梗作“车页”、用竹签作“车架”,依照现实生活中的水车外形进行扦插组装,不多久一台宛如工艺品的小“水车”便诞生了。一般来说,它的直径大小在20至30公分中间,形状分为单重、双重两大类。单重的制作程序简单,但形状并不美观,而双重的则与其相反,形状显得更加完整,制作程序却较为复杂。我的这帮小伙伴们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总是“迎难而上”制作双重的,而且还能开动脑筋,经常作些调整,使之形状更加接近真实,运转更加自如。个个俨然都是心灵手巧小“工匠”。

  雨住了,太阳出来了。田里的水已被灌得满满的,家家户户都得派人到田边开缺放水。这时,我与我的小伙伴们也就跟着出动了,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水车”,到田边去“放水车”。大家赤手搬泥,各自在田埂缺口处整理出一条水槽,让水由高向低奔流而下;再在水槽两边对应插上两个小竹叉,作为“水车”轴的支撑;然后将“水车”放在上面,让它随着流水转动起来。顿时,大伙便要高兴得跳起来,拍手叫好。不过,有时也会出现意外,由于制作时重心把握不好,便会出现转动困难,甚至有时连“水车”也被水冲得支离破碎。这下“水车”的小主人,就会撅起一张小嘴,尴尬的站在田边。同去的伙伴们也许随即吆喝起来,“幸灾乐祸”一番。随后大家一齐动手,把被水冲走的“水车”配件一一找回起来,再行组装,让“水车”重新运转起来。

  到田边“放水车”,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那时显然不像今天的孩子拥有电视、电游、电脑这类玩意,但“放水车”这类游戏却让我们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神奇无比的大自然。这恐怕正是我们这辈人快乐童年的源泉。

上一篇:老家记忆优秀记叙文下一篇:我记忆中的家优秀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