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观感作文

2018-07-13叙事

  一个成熟的社会,会逐渐淡化掉榜样这个概念,人们的追求更独立、理性和自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观感作文【篇一】

  《摔跤吧,爸爸》的篇名翻译很像“奔跑吧,兄弟”,虽然这一档大名鼎鼎的节目本人并没有看,但是这部片子的翻译者想借势提升点击率的企图是比较明显的。

  网络上对于这部片子好评如潮,豆瓣据说给出了9.2的高分。然而我真看不到这片子有这么好的。

  整个故事的框架,从刚开始的英雄郁郁不得志——想儿子继承视野——不停地生女儿——女儿也能练摔跤——周围人的不解——女儿练摔跤——女儿的反抗——女儿的接受——新教练的方法不对——女儿失败——父亲指导——女儿成功,整个故事框架用了不停地“摇摆”,一个旧的冲突解决,马上又出现新的冲突(就像不停地打鸡血),用的是好莱坞路线剧本结构方式,但是比较机械化,也很通俗化,新意并不多。

  在表演上,“印度国宝演员”(网络语)阿米尔汗的角色并没什么挑战性,不过是表演一个永远成竹在胸,永远正确的父亲角色。因此,他的表演也永远是交着手,一脸专注地看着女儿和世界,再加上那张方正圆滚的脸以及大而圆满的双耳,像极了中国寺院里的释迦摩尼像——我认为这个角色因为太完美,太扁平,而显得不太真实。

  因此,我觉得这是一部成功的励志片,也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在影片结构和表演上没有新意。

  题材的切入倒是很有新意。虽然我没有到过印度,但是从报纸上扑面而来的印度少女早婚,遭受性侵的信息(我也只能通过这些信息),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中国女性的强势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如果没有练摔跤,这两个小女孩也只能和普通的印度女性一样,早婚,或者也伴随着性侵。可以说,这一点有点探讨印度女性出路的味道。本影片点到为止,并没有过多的笔墨写“印度女性的处境”,就显得非常正能量,圆滑而讨巧了。

  本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也加重了“圆滑”的味道。影片最后,当“爸爸”被关在小房子里,不知道失败了一次的女儿是否战胜曾经屡次打败自己的敌人时,他只能祈祷。但是,这时候,“雄壮的国歌声”通过层层的墙壁传到“爸爸”耳中的时候,“爸爸”蓦然起立,把手放在心脏上,嘴巴哼着国歌——即使他是被体制内人员设计,关在那个幽闭的暗室。这种处理给我们一个“国家是好的,不好的是个别人”的倾向。

  对于体制的批判,也是通过“个别人”(即新教练)进行。大概是印度的体育体制有点问题,但是不会去深挖体制,只能通过让新教练片中的种种错误和可笑之处,表现是体制中的个人有问题,冲淡了探讨的深度。给人的印象是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体制中的个别人问题。另一个被批判的是基层的体育局长——因为“爸爸”想给两个女儿申请摔跤垫,但是体育局长并没有允许。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人,我只能说“爸爸”这样闯进办公室,没有提交证明材料就要求“体制”为个人(两个女儿)提供摔跤垫,他所走的程序也有问题。如果经费可以不经程序地申请,才是体制的最大悲哀。

  深究剧情,是不是体制或者新教练的问题还未可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国家队提供的设施,“爸爸”的两个女儿能否获得奖牌,还未可知。因此那个教练也被脸谱化了,教练和新队员总是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一个刚刚接手的教练,和一个从小培养到大的老教练(“爸爸”)对队员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爸爸”和观影者来说,两个女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然而,对于教练来说,她们只是众多全国冠军中的两个。能够成为印度全国冠军,都很优秀,但这种优秀并不等于说可以在世界大赛拿奖牌或金牌——印度并不是摔跤强国。当然从拿奖牌的时候角度,可以说这两个女儿很优秀——但是不能用事后来评价事前,这两个拿奖牌者获得冠军,有没有印度体制或者说教练的功劳?很难说没有。我们不能不作区分的称颂体制,但也不能把体制当成印度体育毁人不倦的魔窟。根据剧情对比需要是可以的,但不是事实。

  因此,因为概念化和妖魔化,随之而来的“英雄化(爸爸和女儿)”,很难说这部片子在剧情设置上成功。人性的复杂在这部片子里很少出现,有的只是剧作家或者导演一厢情愿的设置。

  “所有花都为你开,所有景物都为了你安排”(伍佰《再度重相逢》),因为人的本性普遍喜欢把罪恶归结于“他者”,把英雄留给自我,认为自己没有发达都是别人的错,所以这部片子显得很讨巧。何况这部片子的泪点设置得很成功。

上一篇:关于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00字下一篇:关于一个好爸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