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作文例文8篇
篇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是美国当代教育改革之父约翰.霍特于1964年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看到霍特在50年前纪录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有怵目惊心的感觉,因为此书所述的一些阻碍学生学习的教法我们正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着,我也确信,在今天的我国中小学中也正普遍地存在着这些导致孩子失败的行为,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霍特指出:“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而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创造力排名倒数是国内外公认的现实。备课是老师的,作业是学生的;课堂是老师的,考试是学生的──这样的教育现状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通过认真阅读此书,我认为造成孩子失败的因素是我们已经或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现从以下几方面浅作分析,以资共勉。
第一,教学不考虑学生的感受造成孩子的失败。霍特说:“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像手持照明灯踽行于夜森林的人一样。他在照明灯下所看到的情形,并非是原来的面目,而是早已被调整过的行为。换句话说,只要他提着照明灯走路,他就永远无法看到森林里夜晚的真实情况。”教师总是根据“照明灯照到的”情景来调控教学的节奏和进程,以为这就是课堂里的真实情况,由此作出教学调整的判断和决定,这就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失败的缘由。因为很少有教师花时间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学生对于该学科领域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学习感受。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心理特征等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即将讲述的学科知识学生了解的情况如何、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突破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洞察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感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第二,教学评价“一刀切”造成孩子失败。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许多学校的教学,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的要求是统一的,像工厂中的流水线一样,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学习,达到一定标准者合格,否则就是不合格。每个孩子对周遭的世界都充满着强烈的认知欲望,都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在学习和实践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不同孩子表现出多元的智能,但进行教学评价时只有一把尺子,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了差生──很难甚至无法通过统一的学科要求。很多差生是后天造就的,很多被“诊断”为差生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努力,希望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但如果连续几次努力之后都不能扭转局面,他们就会采取另一种方式──把自己伪装为无能的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让自己的压力小一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自己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逐渐学会得过且过。当一个人准备失败时,他一定不会失望。
第三,课堂教学“一言堂”造成孩子失败。很多学校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也想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试验,但遭到了很多教师的极力反对。他们普遍认为,自己不讲让学生去学、去讲,心里没底,怕自己承担责任,换句话说,教师仍旧控制学生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未必能接受教师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而是采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以及适合他们的思考和推理习惯的方式。但是老师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越是对学科的观念和结构认识深刻,就越想将这些传授给学生。一个现象是:教师讲多了,学生反而学不会,教师讲少了甚至不讲了,学生的成绩反而上去了。原因很简单:教师讲得太多,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让学习变得有趣其实非常简单。霍特在书中告诉我们:1.孩子不需要老师教,自己就可以学到很多,甚至学得更好;2.孩子对成年人的世界以及其做事方式非常好奇;3.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学得最好;4.孩子为了某个直接的、有意义的目标而学习时效果最好。明白了这些道理,教师是否可以少讲一些,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
通过对这本书细致的解读,对书中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对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孩子的失败,是教学的失败,更是教师的失败。当我们在三寸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自认为在传授知识时,有多少孩子能真正领会我们说的意思,他们在想些什么?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霍特告诉我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请停止现在的教学方式,换一种能吸引他的方式来进行。原来让孩子失败的,不是他们的太顽皮不上进,而是作为教育者没有创造一个适应孩子们发育的环境。
篇二: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这本书是约翰·霍特1958年至1961年期间在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学日志,读完了之后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作者几十年前在书中所指出的美国教育问题正在中国中小学校里蔓延。约翰·霍特同时指出,这本书虽然冠以“孩子为何失败”书名,其实也是一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的作品。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霍特发现,在自己的班上,那些真正有思考能力的学生,并没有必须去取悦老师的感觉。其中有些人成绩很优异,有些人成绩不太好,但不管他们的成绩是好是坏,他们都不刻意取悦老师。
针对一些教师提出对学生从严管理的要求,霍特提出了自己针锋相对的想法,他认为,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霍特的想法给很多美国教师以启示,如果我们只是观察学生是否在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事,我们很可能会错过最有意义或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一些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了解很少的一个原因。只有当教师把自己从传统教师的角色——老板、警察、法官中解放出来,他们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并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服务。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自以为经验丰富的老师都会以为通过课堂提问就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此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活跃课堂气氛等。但是,霍特通过仔细观察并发现,我们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无数次看到的是学生和老师的“斗智斗勇”,看到的我们学生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敷衍和应付老师的。我看了之后,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作者分析的很对,很多次在课堂上当问题抛出,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在思考,很多学生是在揣测你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或是竖起耳朵听那几个平时课堂上爱“抢嘴”的同学会不会露一些口风,更有甚者什么都会不会,我先举手再说,因为他知道老师喜欢举手的学生……孩子们就是通过这样种种方法来迎合老师,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