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记叙类文章的选材及阅读指导

2020-08-27阅读

高考作文记叙类文章的选材及范文阅读指导

  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

  考场作文,在完成了审题和立意这一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选材”的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凡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客观事物和事理。统称为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因为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的基础,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观点再新颖、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而使人印象不深。材料是表现观点或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观点靠材料形成;动笔之际,观点靠材料表现。没有适当的足够份量的材料支撑,观点就无法树立,即使树立了也不牢固。正如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巧的问题。”因此,积累材料,要舍得力气,多下功夫。

  材料从哪里来?关键在于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一、课本上的事例和事理。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不要抱着金碗讨饭。二、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三、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做有心人,善于收集。四、要广泛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就一个作文题来说,可能有很多材料都能够表现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是在进行写作时,把所有的材料一股脑儿全塞到文章里,往往不太适当,使得过多的材料淹没主题,就会造成文章繁复杂乱的毛病。因此,然而有了各种材料以后,还要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

  写文章是要讲究选材的,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

  选材的标准:以最能表现主题或中心为准则。对材料的取舍,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表现主题或中心,如果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再生动的材料也要舍弃。

  选材的原则:一、选材要真实可靠。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选材要典型深刻。就是要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去粗取精,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三、选材要新颖生动。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生动,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四、选材要符合文体。一般说,记叙文应多选取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材料;议论文应多选取概括性的,具有逻辑说服力的材料;说明文应多选取有助于揭示对象特征的材料;抒情性文章应多选取足以触发感情的材料。

  一篇文章的优劣与材料的选择关系甚大。精当的选材能使文章寓意深刻,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之,则使文章过于肤浅,令人索然无味。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高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节 披沙拣金细中显情——记叙类文章的选材

  知识导学

  选好材,对记叙类文章来说,是作文走向成功的基石。

  一、披沙拣金切合题意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它包含中心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等。作文时,我们要牢固树立观点的统帅地位,真正使观点成为主宰全篇的灵魂,所有的材料都必须围绕中心展开。要表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有多种方式可表那就看哪种最适合,这就是所谓的选取的材料不仅是要真实可靠的,还具有代表性。如果所选的材料即使再精美,与文章中心不密切,也要忍痛割爱,弃之如鄙履,要毫不可惜;如果所选取的材料是偶然的、片面的、非本质的。这样的材料就不具有代表性,也应该去掉。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大胆摒弃那些似是而非、牵强附会、不痛不痒的材料,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可以以一当十的材料。

  高考作文所体现的中心明确,是以文章的材料作载体,这就需要选材能直接反映中心,切合题意。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大法宝。紧扣中心,不蔓不枝,则是对材料选择的具体要求。做到了扣紧主题,就可以对材料披沙拣金,做到恰如其分了。所以越明确越直接的材料,就越能让阅卷老师的眼光跟着你的思维走,就越能够取得作文的高分。

  二、选小材,见大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半瓣花上可以体会到人情冷暖。我们的作文就是要想办法用“一滴水”,用“半瓣花”来反映万千物象,芸芸众生。作文的主题立意要高,发掘要深,那么我们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就只需要“一滴水”“半瓣花”就足够了。这样写作和构思,既能达到较高的立意,又能言之有物,正所谓的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发掘,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社会意义。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事物中蕴含的哲理、情愫、美感、寓意。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一件事的社会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意义中,寻找出最典型、最深刻、最富有时代气息的那一种。然后,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又有深刻印象的而且有一定意义的事件来写,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也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材时,不要忽略一些“小事”。往往一些“小事”更有典型意义,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积极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是常说的“小中有大”、“以小见大”

  如果素材选择的是一些大话题一些严肃的话题,那么作文确实能够产生轰动效应。因为它大,容易包含较多的角度,但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成为败笔。只有从大话题的材料中,找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突破口,将材料细化,也就是所谓的“大材小用”。“大材小用”不是对材料的降格处理,恰恰相反是对材料的深刻化处置。

  大题材,大话题,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但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甚至不经意的一次搀扶、一次回眸一笑……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如果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其材料所蕴涵的大的哲理也就凸现出来了。不仅如此,我们常说:“一粒花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通过物来写人,通过小物来写大世界,或融情于物,或赋予其象征意义,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从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小中见大,深化文章的主旨。

  三、以真情为准绳,细化材料

  文章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要做到创新,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是选材。但在实际的作文当中,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么可写的,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书上的材料,拾人牙慧,乔装打扮,以此来应付作文,作文有明显的斧凿之痕。究其源,在选材上他们忽视自我,排斥自我,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

  而一类高考作文异彩纷呈,有的文采流溢,有的气吞山河,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多愁善感,有的幽默风趣……但它们打动人心的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真情。真情就是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面具、空洞的激昂和拔高的表演。“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在高考作文中,情感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若能让老师溢出眼眶中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曾说:“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也就是说作文是种情感的需要,它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展现内心。如果我们以此作为选材的出发点,那么我们就会拥有很多作文素材!

  要让文章流淌出令人艳羡的情水,就必须关注材料的细节。其实,高考作文十分注重一字一情、细节见真情,因为这类作文最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从而产生共鸣,作文的高分也就接踵而来。作文要做到一字一情,细节见真情,就必须在选材上打“小”的主意,作“巧”的文章,要时时关注身边人身边事,要牢牢抓住小人小事,要紧紧看住小人小事的闪光点,要深深挖掘小人小事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越过高考作文这道坎。反之,很多同学在作文时,不肯将材料细细描摹,只喜欢做一些蜻蜓点水的东西,干瘪、枯燥,也就失去了作文湿润的基础,谈不上高分的获得了,自然也就越不过高考作文这道坎了。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的精品教案下一篇:幼儿园活动方案-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