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

2018-07-12[第八单元]自由习作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与特点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

  “自由表达”包括与其和它相似的字眼,没有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而只是出现在“教学建议”,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见,“自由表达”是操作层面即教学策略的概念,就是学生能够在较少束缚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培养良好的写作心态,有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兴趣表达甚至能乐于表达,同时,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特点

  小学生习作能够“自由表达”,就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达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学生习作的“自由表达”,并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不可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由表达”有很大的受限性,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限制。

  小学生的“自由表达”,首先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即使到第三学段,抽象思维仍然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虽然一直在发展之中,但即使到了第三学段,个性的发展,也仅仅是比较多地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与社会的观察,角度比较单一,也是肤浅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与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是受个体生活经验的限制。即使到第三学段,他们对生活感性认识的积累也还是比较单一的,对生活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其三;是受个体写作经验的限制。第一学段,是写话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怎么遣词造句,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怎么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第二学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两段话,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也不过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习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每个学段的习作,都有新的写作知识要学习,“自由表达”都受到写作经验的限制。

上一篇:如何营造宽松自由氛围优化创新习作教学下一篇:花的启示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