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调查报告(9)

2018-07-21调查报告

  结 语

  幻想电影当然不是科学,但是一方面,它们开发了科学的娱乐功能,使科学也能为公众的娱乐生活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它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价值。科幻电影中想象的许多人类社会的前景,无疑对我们有着警示作用。

  这些科幻影片的结尾处,当然会伸张正义,惩罚邪恶,但编剧和导演从来不向观众许诺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么多的编剧和导演,来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长,却在这个问题上如此的高度一致,这对于崇尚多元化的西方文化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奇怪现象。对技术滥用的深切担忧,对未来世界的悲观预测,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至少可以理解为对科学技术的一种人文关怀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幻想电影和小说无疑是科学文化传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

  科幻电影的编剧导演,虽然不是科学家,通常也不被列入“懂科学的人”之列,但是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正在对公众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也就很有可能对科学发生影响--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现在已经发生了。[9]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本文所言之“科幻电影”,其实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幻想电影”,范围较国内通常所说的“科幻电影”要更宽泛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在西方,通常不将“科幻”单独划成一类,而是归入“幻想”这个大类中。事实上,要想把科幻与魔幻或灵异等内容明确分界,确实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所谓的Science Fiction,它的界限原本就是不明确的。所以《哈利·波特》、《指环王》可以和《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归入同一个大类。而我们以往总是将“科幻”单独划出来,因为我们喜欢强调“科学”,而且还习惯于将科幻看成是“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所以才采用一些幻想的形式。这些其实都是相当幼稚的想法。

  [2] 笔者对(英)约翰·克卢特:《彩图科幻百科》(陈德民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所作统计。

  [3]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Vol.29,P.454。

  [4] 理查德·高特:《在爱因斯坦的时空旅行》,高军译,长春出版社,2003,23页。

  [5]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8页。

  [6] 史蒂芬·霍金等:《时空的未来》,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页。

  [7] 史蒂芬·霍金等:《时空的未来》,87页。

  [8] 同样是这个主题,影片《白噪音》(White Noise)显得在科幻上比较“硬”,好像在报导某种实验进展。

  [9] 例如,2005年7月4日美国实施的“深度撞击”计划,从名称到实际内容,都是本文中提到的影片《深度撞击》故事中早就出现过的。参见江晓原:“幻想正在影响科学--在‘深度撞击’背后”,载2005年10月28日《新京报》。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电影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中国科幻旅游产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