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3)

2018-07-21调查报告

  四、干预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针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制定方针、路线、政策之用。

  (1)加强家庭教育。 一是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少年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

  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留给子女财富,不如让子女成为财富”才是更明智的。二是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而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而且还能让孩子得到锻炼。我们在访谈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他们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对很多身体、生理、心理的变化感到不知所措,而又无人诉说时,书信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方式。三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还要和学校,特别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2)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

  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3) 完善社区管理职能 。 社区的家长学校和村级组织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指导家长外出务工期间和孩子的联系。农村基层组织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制和失范追究制。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山区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 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相关文章:

1.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2.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3.关于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4.贫困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5.2016年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6.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7.2016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8.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9.乡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10.2016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精选下一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