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城市空气污染调查(3)

2018-07-28调查报告

  挑战:距蓝天还有多远?

  2014年,陈松蹊教授首次将目光投向空气污染问题。运用统计学手段,研究团队已经发布了两份空气评估质量报告。目前,团队正在对京津冀地区多个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报告预期于2017年春季出炉。

  陈松蹊说,在空气污染的研究中,最大的问题是可靠数据的获取。虽然该研究涉及的监测站的数据比较可靠,但无法推断所有的环保部站点数据的可靠性都有保障。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们也会进行更多的数据质量监测工作。此外,气象数据与能源消耗数据的不公开也为研究设置了障碍。

  在这份研究报告发布后,陈松蹊在环保部做了报告,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尽管找出各地的症结,但是距解决方案的最终落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采访结束时,陈松蹊在办公室内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轮廓说:“你看,新的一轮雾霾又来了。天气好的时候远处的西山能看得很清楚,现在你仔细看,只剩一点轮廓了。”空气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注定是个持久战。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气候变化专家秦大河院士曾经提到,当年伦敦治理雾霾用了30到50年的时间,希望我们可以在一二十年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具体的时间,可能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频繁出现的重度空气污染不会立即消失,它还将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而决定倒计时要走多久的,是我们的行动:大到政府的城市布局和工业监管,小到个人习惯,每一项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都需要被研究透彻,每一项控制污染的举措都不应被放过。

上一篇:农村水污染调查报告下一篇:列那狐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