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猫洞》教案参考(2)

2020-07-03教案

  那么金克木先生的《大小猫洞》又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呢?

  三、听读活动

  1、提出听读的要求——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学习议论文,整体把握的方法之一是初读时迅速圈画出故事外的议论性语句。可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①先从总体上看文章是立论还是驳论。

  如果是立论,那么其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②初步理解本文的思路和逻辑结构,了解二分一总的基本框架。

  2、教师范读

  让学生整体感知,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

  四、思考活动

  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然后结合“思考与练习”一思考。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五、讨论活动

  讨论目标——文章的主体是哪两个故事?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讨论方法——反复阅读课文,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注意语句所隐含的命题。(人们平常说的言外之意)

  讨论要点——①文章的思路

  ②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③作者写作的意图

  ④文章难句的理解

  六、交流活动

  1、文章的思路文章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中的门洞,从门联想到文庙的门,从文庙的门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北大的门和桥,思路可谓流畅。

  2、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分论点一——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本文的论点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中的。换句话说,是读者读出来的。以中心论点为例,“故事里面有道理”是文章最后一句话“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的预设。所谓预设,就是语句所隐含的命题,或者说是人们平常说的言外之意。

  3、作者写作的意图

  本文的核心主要在于分论点,即作者在文章当中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

  第一个故事

  表象:开猫洞应当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

  隐喻:猫指的是人,作者的思想是,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故事

  表象: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隐喻:作者的思想是,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

  4、文章难句的理解

  A.“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

  ——从表面看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楚国的标准是人而齐国的标准是等级,作者应当批评齐国才对。其实,作者在这里同样是用了隐喻的手法,即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而以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隐喻做事从实际需要出发。

  B.“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所隐含的命题是“故事里面有道理”。

  5、文意综合

  这篇文章看似拉拉杂杂,由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城门,再谈到文庙的大门即“状元桥”,作者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

  ——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地分析,还可以有所区别,第一个故事宣传的是共和的思想,即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第二个故事宣传的是民主的思想,即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七、课堂延伸

  阅读下列寓言故事,说说这些寓言的本意可能是什么,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认识。

  寓言故事

  ①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出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③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④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借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⑤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上一篇:《大小猫洞》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小猫钓鱼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