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二、感受石桥洞之美。
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
2、指名汇报交流。(课文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
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
(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高兴——奇怪极了)
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理解“奇怪极了”“藏着”)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水的波纹。
1、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笑着说------(引读)“孩子,跟我来!”小青蛙的妈妈把小青蛙带到什么地方,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用“△”标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词语。
3、汇报交流。
谁能说说妈妈的动作有哪些?(带、跳、捡、扔)小青蛙看见了什么呢?
4、播放“小鱼击水实验”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河水有什么变化。(河水产生一圈圈波纹,又一圈圈荡回来。)
5、填空练习,检验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什么了呢?(师随机板书:水波 河岸)
(三)感受回声的形成。
1、小青蛙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笔标出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交流。
4、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形成)
5、电脑演示回声的形成过程。
6、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边读边想: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理解,师随机板书:声波石壁)
7、再读感悟。
下面我们再把四、五自然段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回声形成的过程。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小结:这篇科学通话,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回声形成的道理,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五、板书。
【《回声》教案】相关文章:
1.《回声》的教案
2.《回声》教案
3.回声课程教案
5.回声的教案范文
7.回声小学优秀教案
8.《回声》最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