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案设计论文(2)

2018-08-30教案

三、不同学习力要素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需求

  (一)不同学习力要素的学习表现形式

  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其中,内在动力来源于个体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即“我要学”;外在动力来源于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需求,即“要我学”。这两种驱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并不是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内在动力,而是外在动力“要我学”。学习毅力是学习主体的持久力,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形成的学习意志品质,依靠的是个体的自觉控制。学习毅力往往受学生年龄阶段、性格类型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甚大,对处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微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显得尤为必要。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技能,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或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与在线服务,是保证学生课前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转化力是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学生学习转化力在课中和课后作业中都可能发生,是深度学习和内化学习的主要依据。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有结合课外的视频资源和课堂的教学材料,变革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学习创造力是基于前面四种能力基础上的能力发展,指学生在掌握内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课堂中自主权力的回归,自主合作探究与分享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是由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材料,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在教学中,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支持,通过多媒体电子教材、微视频、课堂交互系统、讲评系统、学习终端、学习平台、讨论、评测等开展相关教学。在课前,要解决的是学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观看视频微课程、自主学习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等形式进行的。其内容为基础知识的学习,旨在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掌握和理解。这在学习中属于浅层学习水平,学生是被动依赖和服从教师控制的,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信息的记忆和复制,容易产生信息孤立缺乏联系的状况,因此知识被遗忘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但课前的学习,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与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课中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但也面临如何保证“先学”的效果、如何解决“先学”中遭遇的知识困境、如何设计安排“先学”中的互动等问题。在课中,要解决的是学生“明白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的。其内容为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总结和反馈,旨在内化知识与技能,并实现知识的创生。这在学习中属于深度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是由自己控制的,他们能够理解学习的过程,而教师则作为学习的推动者、指导者以及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知识,这些内容被记忆和加以整理编码并建立概念化的模型和框架。但也面临如何基于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如何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公平、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等问题。在课后,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会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总结、完成课后作业,并观看视频微课程准备新课,通过巩固总结课堂知识、习得课程内容与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在学习中属于内化学习水平,教师变成了向导、鼓励者、朋友和协商者,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广泛的联系,并生成智慧。但也面临教师如何确保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保证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等问题。显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引起的教学结构的改变,为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与可行性的路径。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追寻的“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和“学会怎么用”的逻辑路径,将课前的“在线学习”与课中的“在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课程呈现的范式从“内容+学生+讲授者”转变为“问题+问题解决者+指导者”,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力水平的发展。

上一篇:《春雨的色彩》的优秀教案下一篇:《谁流得更快一些》的课堂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