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6)

2018-09-13教案

  变式练习3 下面图1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2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__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答案 (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

  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2)耕地总量下降 江苏 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江苏省与青海省的区域特征,结合两种统计图,分析两省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1)联系西宁到江苏徐州的最短铁路线是陇海线—兰青线,这条铁路大致平行于纬线,从东到西距海洋越来越远,夏季降水越来越少;(2)直接读图可知;(3)明确两省生态问题的差异。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各级区域间呈镶嵌关系

  B.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等级越低,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就越小

  C.整体性:指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相加之和

  D.可变性:仅指区域边界可随时间而产生移动,不包括区域边界的模糊性

  答案 A

  解析 区域的差异性是相对于区域内部的同一性提出来的,等级越高,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差异性越大;区域整体性功能要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可变性包括边界的模糊性。

  2.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势高低 D.距海的远近

  答案 A

  解析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势、洋流和人类活动等。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即不同纬度获得太阳辐射的差异。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而松嫩平原仅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答案 A

  解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种类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只对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不对其工业生产产生影响

  B.长江三角洲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完全取决于其河网密布的地理特征

  C.长江三角洲由于矿产资源缺乏,所以不能发展此方面的工业体系

  D.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不仅对其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也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贸、工业等产生很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影响,只不过是影响有大有小而已,但其影响也并非是绝对的;长江三角洲虽然没有矿产资源,但可以从外地输入矿产资源来发展此类工业;长江三角洲的水田农业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并非只是取决于密布的河网。

  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贫瘠

  B.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的组合要优于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相差无几

  D.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 B

  解析 水稻土和黑土均为肥沃的土壤;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虽然同属季风气候,但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较松嫩平原优越得多;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涵盖的地区中,分属我国哪些经济地带?(按经济地带——省、区、市列出)

  (2)下列四种作物中,图示区域内有分布的是(多选)(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茶 D.甜菜

  (3)在图中画出大秦、神黄两条以运煤为主的铁路线。

  (4)图中圆内工业区的名称是________工业区,属________经济地带。自然区属________区中的____________地区。

  (5)圆内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部经济地带: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中部经济地带:山西、内蒙古等;西部经济地带:陕西。

  (2)ABD (3)略 (4)京津唐 东部 东部季风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 (5)靠近棉花产区,原料充足;能源(石油、煤)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大;老纺织工业基地

  解析 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又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既考查自然,又考查人文,其中重点是经济。这类题目的解答,首先应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善于分析图中的数据资料信息,联系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发现隐含条件,作出综合的逻辑推理和判断。

  解题时,先从图示海岸线轮廓可判断该地是我国华北地区,图中有我国三大地形区分布(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由气候推出该地的农作物种类;图中铁路线较多,可知该地交通便利,大秦、神黄线是为解决西煤东运而修建的,前者由大同至秦皇岛港,后者由神木至黄骅港;关于京津地区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必须从发展纺织工业所需的原料、动力资源、交通、消费市场等方面去综合分析。

  基础过关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

  答案 1.C 2.A

  解析 三江源中“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在图中分别是③④⑤。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高峻,气温低,积温不足,故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这里光热条件较好。

  3.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 )

  A.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B.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

  C.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

  D.区域大小不同

  答案 B

  解析 区域自然环境是稳定的、少变的,区域地理环境之所以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类产生不同的影响,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所致。

  4.下列关于我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 B

  解析 A项应是秦岭—淮河一线;C项两者是并列关系;D项应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读下表,回答5~6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5.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答案 B

  解析 考查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由于这四个城市都位于北纬35°~40°之间,说明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这四市的冬、夏气温以及降水量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主要是由它们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

  6.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C

  解析 ①地降水少,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春汛并不明显;②③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大于400毫米,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区上看属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④地位于东西部的过渡地带,农作物以谷子、高梁为主。

  7.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能源是否可以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它们各有优缺点。仔细观察甲乙两图,甲图中表示出来的能源属于 能源,其主要优点是 ,甲图表示出来的能源在乙图中A河流域分布较 (多、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B山脉以东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利用不当导致的问题是 ,乙图中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是 和 。

  (3)试分析两图中河流内河航运的特点及原因。

  (4)两图中沿海地区海盐资源丰富的是 图,其原因是 。

  答案 (1)可再生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少 地势平坦,落差小 (2)土壤次生盐碱化 水土流失 湿地破坏 (3)甲图:黄河流域航运价值小。中上游多高山峡谷,水流湍急;下游河流水浅。乙图:航运价值大,通航时间短。松花江流域水量丰富,地势平坦,但冬季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4)甲 气候温暖,晴天多,风力强,地势平坦

  能力提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完成8~10题。

  8.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9.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 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10.如下图所示,2000年与1985年相比,C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条件 D.信息

  答案 8.C 9.B 10.A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B地区是环渤海地区,该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且困难较多;由于重工业较多、人口密集导致水源、能源不足;由于沿海地势低平、临着内海渤海,而利于修筑港口和船舶停岸;又由于经济较发达、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而使该区港口区位较好。

  A是长江三角洲地区,90°W同纬度地区是美国南部农业带,在密西西比河口地带;美国没有温带季风气候,美国南部也不是其最大工业区,其最大工业区应在五大湖沿岸的东北工业区;长江三角洲的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由于人多、经济较落后而机械化程度低。但二者都是大河三角洲地区。

  两个时间段对比可知,2000年该地高科技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廉价劳动力型的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这说明廉价劳动力这一因素在减弱。

  11.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多年年均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

  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答案 C

  解析 从地形上看①为高原,②为山地,③为平原,④为丘陵,根据年降水量可判断①、②、③、④对应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依次为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12.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材料 妈祖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海上渔民和船工的保护神。妈祖文化是我国沿海地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福建的湄州。

  (3)妈祖文化由湄州流传到甲、乙、丙沿海地区的现象称为________。妈祖庙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答案 (1)科技水平高; 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

  (3)文化扩散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河流入海口;海上多风浪。

  解析 第(1)~(3)问,针对本区域实际,结合平日所学知识可顺利解答,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良好的思考习惯。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的教案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比大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