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最重要的是心态在变化
被称为“徒步中国的第一人”的雷殿生被许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的答案是:“一开始,走出去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希望填补国内的这项空白。事实上我在路上得到的更多,以我小学三年级的学历,能够出一本书,这都是用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的。”对于自己在旅途前后的变化,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变化:“行走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现在的我更能坦然面对自己。以前我不愿意别人知道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也不愿意别人知道我的家世,但现在我觉得没什么可隐瞒的,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事实上,旅途之难不仅在于跋涉的艰难,还有难以排遣的孤独。雷殿生说,徒步的十年里,看遍了各种美景,见过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唯独很少与人打交道。一个人行走在荒原或山林间,常常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他每天晚上写日记,维持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架独轮小推车是他唯一的旅伴。“小推车陪我走了1.7万多公里,换了无数次轮胎,到最后已经残破不堪。有时遇到山路,我也硬是把小推车扛上去,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它就是我的一个朋友了,我不能舍弃它。”雷殿生说。
这架被寄托了太多感情的小推车,如今被存放在北京昌平区“雷殿生徒步中国事迹展馆”里。这个展馆中陈列着他在徒步过程中收集的各地的民俗、人文等实物资料。在雷殿生看来,他的徒步绝不仅仅是一场“自虐”之旅,他还郑重其事地为自己的旅途确定了三大主题:了解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意识。为此,他在途中时时留意,拍下了大量关于野生动物以及各类人群的影像,前前后后带回了将近两吨重的物品。
游遍全国后,下一站是哪里?雷殿生说,2008年旅途结束,他在两年后成了家,并很快有了孩子,步入了与许多普通人一样的家庭生活。但这并未抹去雷殿生继续行走的梦想,在徒步走完全国之后,他的视野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他说:“现在我正在做准备,希望在之后的几年里可以去非洲徒步,去看看那些部落和无人区。”
对于许多爱好徒步的年轻驴友,他鼓励他们去追逐梦想,但前提是要有好的准备。“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实现梦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为了实现梦想,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他说,“生命是一个追梦的过程,波澜起伏、曲折坎坷的经历使人生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意义。面对人生的抉择和一次次挑战,只有努力过、奋斗过,才不会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