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师傅心情日记

2018-09-23日记

  阿炳师傅姓朱,五华县人;据说好几代人都以理发为业。打从我会记事起,就知道他在我们村里理发了。

  那时候,我们中心村和周围几个小村子共有三四百人要理发。按当时的规定,大人全年一次性交两元理发钱,小孩子减半;(镇上理发店每次三角钱),每二十至二十五天理一次发。妇女和婴幼儿以及不常在家的人剪发理发则另收现钱。因为阿炳师傅是镇上供销社的在编职工,所以收到的三四百人的理发钱必须统一缴交给供销社,由供销社再每个月发给阿炳师傅三十元左右的工资。将来退休,还可以按政策让他的一个子女“顶职”。所以,在我们老家,子(女)承父(母)志两代人同做一种行业的现象,根本就不足为奇。

  可是,大概是由于旧观念在作祟,农村人总还是看不起做服务性工作的人。不过,人们又都不得不承认理发是收入比较稳定的工种之一。因此,当时大家都戏称理发师傅做的是“顶上生意。”“顶上”既可指是“头上”,也可喻为“最好”的工作。难怪阿炳师傅要一直工作至六十多岁才让他的儿子顶他的“职”,接他的班。

  我从小在镇上长大,对阿炳师傅理发的事,也只是常闻其名而已。他真正给我理发,是在我刚上初中那年回农村度暑假的时候。一天刚要吃午饭,突然从村口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叫嚷声,一首像“顺口溜”似的歌谣随风飘来“……阿炳理发,三刨两刮;钱又收得多,不剃耳朵窝……。”母亲告诉我:“阿炳师傅来理发了,吃完饭你也去理个发吧,这里理发比镇上理发店便宜一角钱呐!”她看我不太愿意的样子,又说:“你别听那些‘鼻涕虫(未懂事的孩子)瞎吵吵。阿炳师傅理发的功夫好得很。你放心吧,别担心同学会取笑你。”开头,我当然不太相信村里理发师傅的技术会强过镇上理发店的师傅。但是,听了母亲的“宣传”和保证,我才下定决心去认识一下早已闻名的阿炳师傅和体会一次他那“三刨两刮”的功夫。

上一篇:重逢在今朝心情日记下一篇:客自远方来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