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记忆与印象散文(3)

2018-09-28散文

【解放碑】

  楼层越高,地上走着的人就越小,这不是距离造成的落差,而是文化产生的裂隙。我第一次带着乡下的母亲和五岁的侄儿来到这里,母亲抬头望望直耸苍穹的高楼说:住在上面的人在什么地方挑水吃?五岁的侄儿望脱了头上的遮阳帽问:住在上面的人怎么爬上去,他们个个都是“蜘蛛侠”吗?针对他们的提问,我缄口不语。面对这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我的疑问不比他们的少。

  母亲。侄儿。我。都是城市的局外人。

  重庆百货大楼是一座迷宫。上班和下班的人都要进去逛逛,有时是为了买东西,有时什么也不买,主要是体验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快感。重庆的路陡,山高,谁要是站在了地势的制高点,谁就是生活中的“王”。我好几次想走进去,替侄儿买个书包,替母亲买个发卡——那是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最终,我还是没敢进去。那里面太复杂,琳琅满目的商品太迷人。我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丢了。我只有一条回家的路。

  母亲牵着侄儿的手,站在大楼入口处,泪水涌了出来。

  重庆书城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那里不需要门票。我总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知识分子,在里边东游西逛。现在写书的人太多,看书的人太少。老人们喜欢看养花喂鸟的书,青年人在看言情小说,学生们在读科幻作品。我进去的时候,恰逢一位著名作家来这里签名售书,他坐了一会,见来买书的人不多,就走了。我是这位作家的崇拜者,我买了本书,想请他签名,结果他送了我一册。我和他同时获得了安慰,不知道这叫不叫惺惺相惜。

  我走出书城时,突然发现母亲不见了。当我找到她时,发现她混在几个民工之间,坐在书架下睡着了——那里面开了空调,很凉快。

  解放碑的碑座广场上,经常有明星来演出。港台的,大陆的,国外的……他们是这座城市里的另一种火焰和激情。当他们唱饿了,跳乏了,就去吃火锅,一边吃一边欣赏夜景。他们吃火锅的样子,很像我蹲在路边小摊上吃面条的侄儿——狼吞虎咽,毫不留情。

  我牵着母亲,母亲牵着侄儿,准备离去。我们同时听见解放碑碑顶上的时钟猛然响起。

  每到一个小时,它都会发出一阵响声。

  钟声为谁而鸣?

上一篇:水,岸散文下一篇:暴风雨来袭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