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纯美散文

2018-10-07散文

  正月十五看花灯,国人的大习俗,也是继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人山人海的灯会之中,忽然脑海中里回忆起了儿时玩耍的灯笼。那时候,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花灯,因为家在农村,自然也见不到什么模样的花灯。记忆里的那时候,距离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小时玩耍的灯笼是纯手工制作的,如果说美感我想今天看来是没有了,不过现在来感觉那个时期那真的叫一个绝美呢。

  很清晰记得那时的灯笼模样:一个直径七八厘米的木质底座,上面钉着一颗钉子,是为了插蜡烛用的。然后木质底座上面连接着灯笼的上部骨架,说是骨架,其实也就是用高粱的秸秆皮编织起来的一个很脆弱的小笼子。骨架是不能与底座连死的,是个活动的物体,也就是灯罩吧,在我们这里,将这个东西叫做“灯笼皮儿”。然后笼子外面糊了一层花色的半透明蜡纸。蜡纸的颜色一般是红花与绿叶相间。整个灯笼呈“中”字型,也就是上面和下面的直径七八厘米,而中间部位则是十一二厘米的模样。然后在灯笼上部,有三个斜置的链接,用来将提灯笼的提手链接。至于灯笼的提手,很简单,往往是一根粗铁丝,三四十厘米长短。

  整个灯笼拿在手中的模样煞是好看。点燃灯笼时,拎起灯笼皮,在那个木质底座的钉子上面插一短小的蜡烛头,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一盏精美的灯笼就这样点燃了。说其好看,真不是虚言。因为整个灯笼皮是花花绿绿的模样,半透明的蜡纸与蜡烛的光亮一结合,那种美丽无法言表了。整个街巷,村里一大堆年龄各异的小毛孩们,人手一盏花灯,那感觉真是胜过了今日这五颜六色花灯的百倍万倍。

  记得儿时过了大年初七八,大街上面就有卖灯笼皮的了。至于为什么卖灯笼皮的多,是因为灯笼架一般不坏,坏的往往是灯笼皮。时间长了或是挤压,或是不爱惜就会将灯笼皮弄破,所以每年的灯笼皮在那个时候是抢手货。而灯笼皮损坏最厉害的原因则不是上面说的那两种,而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上一篇:秋日的醉舟之行散文下一篇:有关声音的散章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