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才培训问题的思路探析
1.非训不可:将培训参与度列入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的参考因素内,建立培训激励方针,对培训合格的职工实施物质奖励,调动在职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引导全员培训,营造中医药知识学习的良好氛围。2.以点带面:一为创建培训小组,设立组长。组长参照组员的整体能力与业绩表现决定培训名额,培训后举办小型报告会,由参培人员进行成果展示,可在组内也可多组分享,此举保证培训的效果,也不用为人员的大型集合而伤筋动脑;二为举荐制,每次培训都从各级职称的员工中选取一批优秀职工参与培训,进行自我提升。3.网络工程:充分利用网络便利、快捷的特点,与中医药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基层网络教学基地,上传精品课程,邀请高级教师和专家进行课程直播,互动答疑,并设计简单易行的APP进行课程推广。为确保网络课程的成效,课后进行实名制签到。针对培训项目内容的不足,则在培训前选派人员对在职员工和当地老百姓进行课程内容的民意调查,了解大家的真正需求,再根据调查结果设定培训内容以满足各层次的不同需求。对于初级职称中医药从事者,设立中医基础理论培训、中医诊断技能实训、中医经典条文探析、中药辨识等课程;对于高级职称中医药从事者,设立急诊学与危重症医学相关课程、疾病中西医防治、体质辨识与调养、亚健康学与营养学等课程;对于不同科室的中医药从事者,设立针灸疗法、推拿临床培训、妇科方剂临床选讲、小儿常见病防治讲解等课程。多元化课程的开展使得中医药渗透到基层医疗的各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无困难,但其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如:自2014年以来,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就已投入800余万元,用于中医诊疗设备购置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等,三年的努力造就了中医药发展良好的格局,目前中医药成为东丰县基层卫生中坚力量。笔者认为建设基层中医药事业既需要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整体素质,创造更好的“医疗软件”;也需顾全“医疗硬件”,改善工作条件,打造更好的基层就业环境,为众多中医学子提供一条就业渠道。把好基层中医药的大关,抓好医疗“两大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难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乡镇、社区等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总而言之,搞好基层卫生服务,可以创造出理想的社会效益。基层就是中医药事业的根,把中医药的根保护好了,把根深深扎进土壤中去,就不怕长不出参天大树来!
参考文献:
[1]朱勇.发展中医药莫忽视基层人才培养[N].健康报,2016-10-12(005).
[2]廖垚.引进、培养、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N].中国中医药报,2016-04-21(003).
[3]崔芳.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何时了[N].中国医药报,2013-01-16(004).
[4]刘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3):189.
[5]陈建章,刘建国,邓棋卫,周玉平,徐泽宇,滕艺萍,包奇昌,孟萍.对专科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7):650-651.
[6]陈晓云.广州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7]司富春,高燕,张勤,宋雪杰.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研究,2017,(01):3-5.
[8]冉隆邦.目前农村中医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3):145-147.
[9]李丰华,谭清平,谭江蓉,钟正明,谭玖虎.基层中医医院如何建设好中医药人才队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934-936.
[10]韩永祥,胡敏,汪红兵.基层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及对策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3):247-249.
[11]郑玉玲,张大伟.在新医改背景下培养面向农村基层的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3,(06):4-6,11.
[12]谭智敏,姜建国.中医全科医学中西医结合实践模式的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2,(09):15-16.
[13]李晓峰.中医药成基层卫生中坚力量[N].中国中医药报,2017-04-17(002).
【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思路解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