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论文

2020-06-20实用文

  论文关键词:情志相胜法 心理障碍 疏导 启示

  论文摘要:情志相胜法是自《黄帝内经》面世以来所倡导的独特心理疗法,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分析传统养生学中的情志相胜法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把前者运用到叶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中,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断的方法,做到古为今用,以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更好地成长成才.

  1情志相胜法的概述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优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具体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优)为肺之志,恐惊为肾之志;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引起情志的变化,当发生突发、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病变.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反之调理情志也能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情志调节不仅可用于治疗情志疾病,对于其他脏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系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积累.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原理,就是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所克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亦称为以情胜情疗法、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要诀》中则进一步发展了此法:“悲可以治怒,以侧枪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欢乐戏谑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周之言触之.”

  历史上七情互治的案例颇多.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华佗曾写信怒骂一位因思虑过度而患病的郡守,使其大怒呕出“恶血”而愈,据《冷庐医话》所载,清代名医徐徊溪曾以死讯恐诈状元:江南一考生因得中状元过喜而狂,徐假告以逾十天将亡,书生因受恐吓而病愈,通晓医学的书法家傅青主,曾教一位妻子优郁烦闷而病倒的青年,用文火加水垠软石头做药引,青年烧火几天几晚而无倦意,妻子见状深受感动,最后化恨为爱而疾愈。

  2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亦称精神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们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不仅要能面对现实,自知自制,适应环境,情绪稳定,而且要求他们乐于学习,善于交往,有较高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冈

  2.1自卑、抑郁

  有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在于此,由于自卑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封闭.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悲观消极的色彩.

  2.2忧郁、沮丧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内向、敏感.平时情绪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失眠厌食,精神不振,学习动力不足.他们要靠家长或自己借债来支付高额的学习费用,而这些将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偿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中常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极多的优虑,害怕毕业后还不起债、生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对未来没有信心.这些同学言谈举止时而冷漠时而激动.冷漠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对于同学的关心帮助也无动于衷;个别贫困生甚至认为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活着太累、负担太重、人生没有意义而产生退学、轻生等念头和行为.这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2.3嫉妒、愤世

  他们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矛盾致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心理出现障碍.有些学生看不得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某些相貌平平的女生嫉妒身边貌美的女同学;一些同学嫉妒周围表现出色的学生,而自己却不努力学习改进;贫困生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些有优越经济条件的同学产生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这些表现都是对他人嫉妒,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埋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甚至敌视和仇视他人和社会.

  2.4虚伪、虚荣

  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强、爱面子、图虚荣、好攀比、追求享乐与高消费,待人不真诚、虚伪、虚荣.往往有些同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认为自己很成熟,说话、办事一副老练的样子,为人处事不能以诚相待,欺诈同学、伪装自己等等;另外有些贫困生,由于图虚荣、爱面子,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人阔人之列,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个别大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可以慷慨拿出一个月生活费的大半宴请同学、朋友,然后再避开同学的面长时间啃干馒头;这些虚伪的思想危害的是这些同学内心的净土。

  3如何运用情志相胜法进行疏导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优郁、沮丧、妒忌、嫉妒、愤世、虚伪、狡诈、品行不端……这其中的大部分都与人的情志相关.情志相胜法作为传统养神法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对情志方面产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路径研究论文下一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