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论文(2)

2020-06-20实用文

  3.1对自卑、忧郁、沮丧、抑郁的疏导

  传统养生学认为,优为肺之志,优,即优愁,也就是颓丧懊恼,沉闷不乐的表现.人当优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一般来说,优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优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当一个人的优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优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善优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则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由于优则气郁,故以喜治优.

  以喜胜优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学生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可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如果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如果学生因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感情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当他们感到优郁,沮丧时,不妨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学或好友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去逛街、旅游等,以达排忧消愁的目的。

  3.2对思虑的疏导

  思为脾之志,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思作为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故过思最易伤脾,而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发生胃院痞闷,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塘等不适,所谓“思伤脾”;“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就是此意.思则气结,故以怒胜思.

  以怒胜思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优思之情感得到缓解.《古今医案》记载一病案: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经商多年未归,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饮食,困卧不动,如痴如呆,服药无效.朱丹溪诊后告诉其父,此为久思气结,单纯药物难以治愈,需情志疗法.嘱其父打了该女几个耳光,并大声责骂,该女被打后十分生气,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给了她一些药物调理,即能进食,又嘱其父说丈夫来信,不久可归,未再复发.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亦可借鉴此事,在优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不妨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说不定有助早日摆脱痛苦,闲暇时可以欣赏音乐,调音乐可以疏通肝气,肝气疏达,则脾复健运,可解除脾郁思积.角音为春之声,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角调音乐对思虑不解,优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头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复作用.如《甜蜜蜜》《快乐老家》等.

  3.3对愤世、嫉妒的疏导

  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愈,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过盛,则可引起怒发冲冠,慎目毗裂,在这种盛怒而又持续的情况下,则可导致肝气上逆、横逆等病变.如“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都是这个意思.另外,忿怒之情郁积日久,不能发泄,更易导致肝的更多病变.怒则气逆,故以悲胜怒.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一妇人病,问病人曰:“心欲常痛哭为快否?”妇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张又曰:少阳相火,凌灼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而为诀也.”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此病例为木火伤肺金,肝肺气郁,故以哭出为快.使其痛哭以宣泄之,使其调达而收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我们许多人又常常会为这些事情同别人大动肝火,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调节我们的情绪,可以听一些节律低沉,凄切悲凉之曲,如蔡文姬的汉未古曲《小胡茄》、贺禄汀的《天涯歌女》、《四季歌》、黎锦光的(葬花》等,使我们在悲哀的乐曲声中消除怒气,调节情绪.

  3.4对自负心理的疏导

  喜为心之志.喜悦本来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对人有益但暴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喜,也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乃至精神失常.《儒林外史》中之范进,因过喜而精神失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分激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素问·举痛论》也说:“喜则气缓”.伤心、气缓,都是说明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哭笑无常,或精神失常,发狂妄语等.喜则气缓,故以恐胜喜

  在日常生活中当大喜临门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分激动,不要放声大笑,还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想,“可能搞错了吧”、“没有什么了不起”,以此来缓冲自己因惊喜而产生的急剧的情绪变喜为心之志.

  3.5对惊恐情绪的疏导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就是指的这个肾主藏精,为生气之源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精遗骨痰,肢冷等症;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恐俱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疾.恐则气下,故以思胜恐,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以达到康复之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惊恐不安时不妨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达到消除惊恐情绪的效果.

  3.6运用情志相胜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志之病,当以人事制之,对同一病症要分析其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情志影响,才能达到治愈目的.在使用情志相胜法时,一定要注意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并掌握施行情志治疗的时间,要在病人有所预感时,再进行正式的情志治疗,不要采取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地进行.而且还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方法,避免太过或不及。

  第二,在运用“情志相胜”疗法治疗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变时,要注意刺激的强度,即治疗用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的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超过前者,否则就达不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4结语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适应环境及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心理素质,是确保他们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传统养生学”等选修课、必修课或讲座,帮助他们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

  把以情胜情法运用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心理调节中,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主动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谈谈心,做一些能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事情,多听听音乐,多亲近一下大自然,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情志相胜法也为学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应做到古为今用,以帮助学生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能够更好成长成才.

【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就业面试论文

2.试论大学生个人论文

3.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论文

4.论文:今论文人相轻

5.试论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策略与实践论文

6.单亲初中生心理疏导论文

7.关于心理疏导的论文

8.试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路径研究论文下一篇: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