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研究的论文参考

2020-06-20实用文

  小学作文研究篇一: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一、摘要:

  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其改革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

  进行了广泛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改革与创新。这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体现对小学作文教学本质规律的探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现了基础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推陈出新、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推进了小学语文的整体改革与进步。本文主要从当前对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即存在的问题、教学发展情况、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内外教学比较等方面进行综述,引用和罗列了一些教育研究者的观点,旨在帮助我国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走上正确的教改之路。

二、前言:

  作文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在寻求一条能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捷径,很多人在这条路上探索,其中不乏收获者。

  本文献主要从中国知网(CNKI)中获得资料。在CNKI中,以“小学作文教学”为提名,1979-2011为年限,进行跨库精确检索,得到747条结果。其中,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653条结果;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8条结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86条结果。然后本文选取了部分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理出两条线索——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下面,笔者就从这两条线索进行文献综述。

  首先是从纵向研究进行综述

三、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自身来说

  首先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作文教学规律,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对作文的要求不切实际,过高,过严,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一些教师则常常用报刊上文章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味追求文章写作知识的系统构建,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要求“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写好,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由此可见,盲目拔高要求,使得门槛太高,指导的过细,人为的限制太多,学生入不了门,害怕习作,失去了习作的信心。因而,对作文课不感兴趣,作文的能力长进缓慢,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1】

  其次,教师的作文批改和讲评不到位。批改作文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教师也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仅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显然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念还没有转变,没能很好落实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没有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2】作文讲评也是是一门艺术。评讲得好,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激发兴趣,培养热情,从而激起更为强烈.的写作欲望。教师定期对学生积累的素材和练笔的“周记”进行批改讲评,鼓励优秀者,并指出普遍问题,让学生改正,这样就可能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3】某位教师曾说,每次作文本发下来以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及评语。我们的标准是,只要学生稍微在语言表达或字迹上有进步,结构或体裁上有创新,都会给打一个大大的“90分”,并在评语中流露出真切的欣赏。同时,我们每次都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重点讲评,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鼓劲。【4】

  再次,教师作文指导出现套路化模式。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写作教学都喜欢教方法,美其名曰“方法”,其实都是套路。显然这是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动,因为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符合某些所谓的要求,才能得高分。于是,写作指导成了不少教师难于应付于容易对待的“怪胎”。【5】目前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往往不完整,每一个环节在执行过程中也常流于形式而很难到位。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价赏析五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以上五个环节简化成了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是这三个环节,落实起来也有难处:指导环节中,老师纸上谈兵,说说如何构思立意,提出几条惯例性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难

  以做到有启有发。【6】

(二)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

  首先,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幼稚、好奇心强。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更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老化,学生就会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情不发,故辞不发,自然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7】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习作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文题的思考与设计。在命题上,切忌呆板、落套,应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情色彩。

  其次,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培养个人的写作风格和写作个性成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个性化是写作活动的必然追求,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作文活动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语言外壳—写出来的文字必然是各不相同的。既然我们无法规定学生用相同的方式去思考间题,也就完全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思考的结果符合统一的法则。如果想这样去做的话,只会扼杀学生丰富生动的思维。【8】当前中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贫乏,人文素养的苍白,已到了令人惨不忍睹的地步。翻开学生的大作、小作,周记、随笔,但见态度方正,满纸满篇的假话、空话、套话,没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类文章中,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虚空的假我,动辄以“我们”自居,却缺乏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声音的一种传声筒而已。【9】所谓文以载道,个性化的感悟,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价值之所在。所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很重要。

  第三,多数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的确,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面窄,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写作时只好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凭空想象。【10】

上一篇:测绘工作中测绘遥感的应用系统开发论文下一篇:大学物理实验对比教学研究论文